如何培養自己的孩子,怎樣與孩子暢通無阻地進行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切關注的問題,也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

麵對飛速發展的社會,孩子的生活環境與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身為家長的你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孩子,肯定不會引起孩子的興趣和認知感,甚至有可能在孩子的眼裏成為嘮叨的符號、厭惡的替身。所以,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使用填鴨式的、空洞的說教,而是應該充分了解孩子的喜好,有一點耐心,傾聽孩子的意見;了解孩子的想法,少一點埋怨、責怪甚至懲罰,多一些鼓勵;對孩子要做到言而有信,得到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好朋友。

為了使您更好地和自己的孩子溝通,更好地打開孩子的心靈之窗,本書給出了以下幾種建議:

將心比心:要讓孩子自願說出心裏的秘密,我們首先要知道孩子們在想些什麼,隻有將心比心我們才能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也才能和孩子更好地溝通。

審時度勢:恰當的時候對孩子說最恰當的話。我們都知道在恰當的時間內,孩子們最容易說出自己的心裏話,那麼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細心地觀察孩子,準確地抓住每一個瞬間來表達我們的想法,隻有這樣才能對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

疑惑有解:孩子不聽話,父母有辦法。不能一味地說教,甚至動手打孩子。脾氣不好的家長隻能教育出性格有缺陷的孩子。

世上隻有不會教育孩子的家長,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生活習慣,但是教育的方式卻是可以提供參考和借鑒的。

基於以上出發點,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總結與孩子相處中經常出現的種種矛盾與問題,並提出一些解決辦法供年輕的父母參考,希望能對讀者起到借鑒作用。

教育孩子一直是作為父母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孩子,有些父母更是焦頭爛額,不知從何做起。有的父母幹脆用最為直接最為傳統的做法,劈裏啪啦打孩子一通,結果孩子還是一如既往,沒有起到一點作用。這樣的方式有可能成為孩子的陰影,讓孩子感覺缺少安全感,缺少家庭的溫暖,這種心理甚至會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其實隻要方法得當,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為人父母不容易,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做孩子也不容易。大人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孩子又不會像我們大人這樣辯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多考慮一下,學會換位思考,想明白到底怎樣做才是真正為孩子著想,為孩子好,使他們更容易接受我們的觀點,並按照正確的軌跡健康成長。

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親子溝通技巧發揮了關鍵作用。良好的親子溝通能讓家庭氣氛更和諧,教養子女也變得更輕鬆。然而,還是有很多父母感歎和孩子難以溝通,或是已經盡力去和孩子“溝通”,但親子關係還是不太融洽。其實,孩子和大人的溝通方式有所不同,隻有父母用心去學習,才能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建立有效的溝通橋梁。

相信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過程的,不能用急躁的心態去對待他們出現的任何非正常現象,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更何況孩子呢。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溝通的語氣和教導的方法,這樣才能更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德。

最後,希望年輕的父母能從本書吸取一些寶貴的育子經驗,以期在親子溝通的道路上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