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明代銅錢成分的分析,會發現《明會典》中所說的鑄錢中,真正意義上的黃銅的出現,較其它幾種銅合金晚很多,這是因為黃銅中金屬鋅的獲得比較困難,古人工匠還遠遠沒有認識到鋅這種金屬。
氧化鋅在950℃一1000℃的高溫下才能較快地被還原成金屬鋅,而鋅在906℃時已經沸騰,所以還原得到的金屬鋅隻能以蒸氣狀存在。
隻有這蒸氣狀鋅在冷卻時反應逆轉,才會成為單質鋅。否則,蒸氣狀鋅會被爐中的二氧化碳再氧化成氧化鋅,因此要得到金屬鋅還必須有特殊的冷凝裝置。
這就是金屬鋅的使用比銅、鉛、錫、鐵的使用晚得多的原因,也是黃銅鑄幣出現較晚的原因之一。
其實明朝的古人也是不知道這回事的,他們隻不過把銅和鋅礦統統放到封閉的爐窯一起冶煉……屬於經驗主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李德小心地拿起來一枚,認真地反複看著,說到:“兩位兄台,此物不同與紅銅,更不同與青銅……可是傳說中的黃銅?看這顏色端裝周正……或許是……千萬不要當成銅錢使用……”
萬士達說:“我等與你交換一些如何?”
李德連連擺手,道:“萬萬不可!這交換可是不公得很了……”
王德發說:“那你就多算一些銅幣與我好了……”
李德說:“我獨自一人,哪裏可以帶那麼多銅錢……就是有了銅錢也是無法交換。”
萬士達說:“為何?莫非怕我等的銅幣不是正道來的?”
李德變了臉色,說道:“兄台如何這樣想?這銅幣上麵平滑無比,看邊緣又不是範鑄而成……卻能夠大小如一,非大宋市麵所有……”
李德說完,從包袱裏麵拿出一個小號褡褳,倒出裏麵的東西,這桌子頓時成了錢幣展台了。
銅幣有,鐵幣有,紙錢有,長條的,圓形的也都有。
李德說:“兄台的銅幣如果能夠集成二三十貫,打製成銅器,可得十倍利益;若是製成鎧甲,百倍也不好說……如此我怎麼可以與你交換?”
萬士達看這那一桌子的錢,心道:這貨說的倒不是假話……
王德發說:“我等確實再無其他零錢可用了,連這頓早飯都隻能用此幣……不若兄台交換一些也好。”
李德展顏道:“好說,好說,這樣我就可以與你交換一些,好夠你們到那臨安縣城……那裏有若幹大店,你再與他們交換……這樣最好。”
說罷,李德選出幾十餘枚銅鐵幣,說道:“我且以十倍來計,這些錢幣足夠你們路上打尖小用……幾十裏路,轉眼就到。”
王德發說:“這個比例我等同意,我等再多換一些吧,一但我等找到了失散的同伴呢?”
李德也想起來,便說道:“是極,我竟忘了此事……”
說完他又加了一些。
計算完畢後,那個李德說:“若是你們反悔,七八日後,可以去李家三郎藥店尋我,我必在……”
說完,那人要告辭……萬士達大聲笑道:“兄台,我送你一場大富貴,可要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