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裝的第一重點就是服飾。
五位大叔根據《清明上河圖》中的圖畫,又反複觀察視頻裏的圖像,然後確定了他們的服裝特點。
在這個過程裏,宋子強深刻明白了自己在朋友們眼裏的社會地位。
宋朝時候的服飾宋朝的男裝大體上沿襲唐代樣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領或圓領的長袍,做事的時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帶上,衣服是黑白兩種顏色。
這樣的宋代男子也穿用“衫”。他們把外穿寬大的衫叫“涼衫”。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
相關史料上還有專門的記載,說“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為“窄衫”
他們還有“直裰”。這是一種比較寬大的長衣,交領,背之中縫直通到下麵,這一時期兩側不分衩……
同時一般的貧苦之人又穿著“短褐”,這又是一種既短又粗的布衣,由於這種衣服體窄袖小,故稱之為筩袖的襦,又叫筒袖。
在找人裁製衣服前,五個朋友得先把到了大宋的身份定下來。
他們在史料中查找了一翻,高興地看到,在宋朝,好像良賤製度是一種變相的消亡,而且一般來說,商人同時還會去買地轉變成農民的身分。
比如範仲淹的繼父就是一個商人,但是從範仲淹的的家境上來看,他的繼父肯定不是沒有土地的純商人
唐朝的商人貌似是賤籍,因為琵琶行裏,琵琶女說自己“老大嫁作商人婦”,琵琶女是**,應該是賤籍,而唐朝規定過同類嫁娶,所以,商人應該也是賤籍了,甚至琵琶女的話裏話外還有一些不願意的成分,可見商人的身份真是賤中之賤了。
但是如果宋完全追隨唐製的話,宋代商人也應該是賤民。但是宋朝之後又出現了很多針對商人的赦令,還往往不參考宋刑統。
最關鍵的是,宋朝的商品經濟如此發達,很難想象從事商業的都是一群賤民,那麼可以斷定的是,宋朝肯定把“士農工商”看為良民了,這一點也肯定比看成“居民”好一些……
五個人商量著把穿越到宋的身份確定了。
宋子強當時就火了,說:“憑什麼把我定為貧苦之人,是給王德發、張國安和萬士達打工的……我們是平級的!”
吳大鵬笑了,說:“咱倆的身份不是一樣嗎?這就是個外在表現……怎麼可能是誰給誰打工呢?”
“那不一樣,你是自己要求的,我是一下子被你們同時指定的,為什麼?”
王德發說:“宋朝人的身高比現在人矮一些……另外他們推崇學文科的,所以相貌上不能太黑太老,身材也不能太壯……你明白了?”
宋子強翻了一下子白眼,說:“好吧,道理總在你們那麵。”
宋子強去找了一家服裝店……把自己的要求告訴了裁縫。那個裁縫剛應付完一群十五六歲的孩子……接了宋子強的活兒以後,笑著說:“哎呀,大叔您這也是玩COSPLAY哪?”
那幾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也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
宋子強笑著說:“閑著沒事兒,玩唄……這個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咱們倍兒爽嘛……”
幾個十五六歲的孩子像小雞一樣點著頭,大叔你很**……很潮。
宋子強很高興地出了服裝店,上了自己的宗申正向三輪摩托車,那後車箱裏麵還能看到成箱的方便麵……
宋子強沒有回頭,他不知道,數支中指豎起來了。這是個什麼時代,開三輪車拉貨的大叔也要玩COSPLA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