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IS研發:擺脫項目驅動(1 / 1)

軟件&服務

作者:許泳

GIS(地理信息係統)在中國的發展目前主要是通過項目驅動,但隨著應用的普及和深入,技術研發將取得更多話語權。

今年以來,地理信息產業在中國的地位快速攀升,先是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隨後國家測繪局又正式更名為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產業已被明確為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GIS作為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提高中國GIS研發水平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

GIS研發勢頭強勁

6月8日,全球最大的GIS基礎平台軟件開發商美國Esri在北京宣布,其首個駐外研發中心正式成立,這也是全球GIS廠商中首個在中國成立的研發中心。簡單來看,這僅僅是一個國外廠商的個體行為,但從另一個側麵也反映出中國GIS發展的變化:目前GIS市場主要是通過項目驅動,隨著應用的普及和深入,技術驅動將取得更多話語權。雖已有超圖、中地等本土GIS軟件廠商的持續耕耘,但是作為一個在GIS領域有40多年曆史、用戶遍布全球的公司,Esri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是遲早的事。

“不同於其在歐洲和中東的研發機構隻開發特定領域的軟件產品,我們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將參與Esri全體係產品的研發工作。”Esri全球業務總監Dave Busser告訴記者,Esri(北京)軟件研發中心將偏重於地理信息技術在雲計算、移動技術和數據2D/3D影像化方麵的開發,是Esri產品研發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

GIS應用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點到麵,GIS技術也相應地傳播開來。GIS是一項複雜的應用技術,需要研究和積累經驗性知識,如果僅僅依靠項目驅動,則無法更深一步發展。Dave認為:“GIS涉及係統測量、分析和建模等學科,這些都是支撐GIS的一些基礎學科,此外,GIS還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全新的認知世界的角度。人口問題、環境變遷、生物多樣化,以及變化多端的全球氣候都讓GIS技術有了用武之地。”

對於研發中心的定位,Esri(北京)軟件研發中心總經理張劍宇表示,不做內部外包,不做測試漢化,不做邊角補訂編程,不打下手。研發中心於去年年底注冊,今年上半年進行基礎建設和招聘。

GIS與IT深度融合

GIS的研發需要從實際應用中提煉重點和方向。擺脫了項目驅動的GIS研發更應該關注IT技術的熱點,比如雲計算、虛擬化等。

Dave Busser有超過26年的IT領域工作經驗,他曾擔任過鹽湖城奧林匹克委員會的首席信息官員,負責一個3億美元的項目,專門為2002年冬季奧運會提供技術解決方案。Dave於2002年加入Esri公司,進入了GIS領域。對於GIS和IT的融合,Dave有深刻體會:“很多IT係統都開始將GIS納入作為其基礎地理信息平台,幫助IT係統更好地服務於用戶。雖然GIS與IT已經在有效結合,但是融合度仍然不夠。”

Dave認為,中國用戶的需求和國外用戶的需求是類似的,隻是業務流程不同而已,Esri把研發中心設立在中國,就是為了更好地讀懂本地用戶,從而讓GIS與IT達到更好的融合。Esri還與許多知名IT廠商如微軟、IBM等開展合作。

IT環境在改變,GIS也在隨之改變,它們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智能。例如,新的社交網絡環境與實時數據在地理空間上進行組合,可以創造許多新興服務。GIS結合Web 2.0,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享用地圖和GIS,而不僅僅是工程師和科學家。“相信中國是實現這一夢想的領頭人,中國的經濟增長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快,中國對GIS的應用增長也比世界上其他地區要快,不僅僅如此,中國在科學和技術領域的成就也讓人敬佩。”Dave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