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曙光醫院:係統穩定壓倒一切(2 / 2)

根據門診特色,曙光醫院在信息化建設時也強調中醫藥方麵的創新。比如,過去在分發中醫藥時,藥房煙霧彌漫,醫生護士需戴著口罩,手抓中草藥稱重。而現在,“我們讓中醫藥在出廠時即分成小包,每一包均貼有標簽,醫生取藥時掃一下條碼即可,既方便快捷,又避免了誤操作。”

到目前,“醫院信息化相對成熟,上海地區各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程度相差不多。”劉瑉說,醫院信息化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由各個醫院自發投入,自行建設係統,後由於醫保實時結算的要求而進行局域聯網。第二階段是隨著區域醫療的興起,醫院開始與上海醫保中心聯網。值得一提的是,自從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成立之後,該中心一直在積極努力地推進上海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更對上海大醫院信息化建設項目具有審批、撥款的職能。

2004年,曙光醫院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新建東部醫院,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東部醫院與原來的西部醫院數據之間相互通信,做到定時備份。“暫時是定時備份,隨時備份可能還有些困難。”劉瑉說,在這兩個區域中,可做到PACS隨時調出、隨時打印,改變了過去患者拿著一張片子來回跑的現象。

對於未來醫院信息化發展方向,劉瑉認為,一要進一步提升安全意識,包括信息係統自身安全及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醫療安全;二是提升服務功能,促進醫院服務好患者,通過信息技術改進醫院流程,改進醫患關係;三是做好科研方麵的工作,提高科研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將科研與臨床結合起來,提高醫療診斷水平。

觀點

融合是數據中心的未來

在接受采訪時,劉瑉對記者說,現在醫療信息化正在從過去單個係統的應用走向整合,也許以後隻需要三個機櫃,發揮的功能分別是計算、存儲和交換機。

實際上,這樣的變化更需要設備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穩定性,確保關鍵業務運行穩定,以卓越的性能服務醫院。

劉瑉的願景其實也是目前業內人士所關注的數據中心融合發展的目標。如何應對數據中心不斷攀升的計算要求和能源成本,而同時又如何保證數據本身的可用性、可靠性?為此不少業內企業在不斷推動數據中心計算、存儲與網絡的融合。

以英特爾為例,作為數據中心市場上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通過開放的市場策略,不斷地向用戶推出具有高能效、虛擬化能力出色的數據中心融合方麵的技術評估和最佳實踐,從而幫助用戶在數據中心投資中獲得更高價值。

在產品方麵,英特爾將存儲和服務器在同一個平台上進行融合,通過提供良好的具有開放性的、可擴展的基礎架構,來解決當前數據中心在存儲方麵麵臨的一些難題。目前,英特爾還在致力於數據中心互聯技術的研究,其中就包括英特爾開放式的FCoE架構;同時,英特爾的統一管理工具可以實現以太網和光纖通道管理工具的無縫結合。(文/湯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