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回家二零一二年的九月,我從工作的地方回到東北老家探親,誰知回到老家後得到的第一個消息卻是從小就給我講故事的老康爺爺去世了。當得知這個消息後,除了悲傷還有很多感觸頓時湧上了我的心頭。老康爺爺從小就是我背靠的牆,是我的精神支柱,伴隨我成長的,是他講我聽的五個爺爺抗日殺敵的故事。父親知道我對老康爺爺的感情,決定帶著我去老康爺爺的墳前坐坐,也和老康爺爺說說話。父親告訴我老康爺爺去世前一直念叨我,問我在連雲港工作的怎麼樣?生活是不是習慣?有小孩了沒有?聽到這些我的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這一個晚上我沒有能夠入眠。
第二天一早我和父親開車來到了小佳河鎮的老虎山,走了三個小時的山路才到了老虎嶺。當來到老康爺爺墳前的時候,我的眼淚又一次的流了下來。老康爺爺的墳坐落在老虎嶺的山崗上,這裏能看到老虎嶺的全貌。這裏除了他的墳,還有七座墳,和老康爺爺並排的是:我的親爺爺薑尚武、二爺爺趙千斤、三爺爺康滿富(老康爺爺的哥哥,老康爺爺本命康滿貴)、四爺爺韓樹根;離他們不遠的下方還有三個墳,東首的是陳樹花奶奶和康滿月奶奶(老康爺爺的姐姐);西首的是一座沒有墓碑的墳,以前老康爺爺和我講過,這座墳是當時饒河縣最有名的土匪頭子關三腳的,具體的姓名我不知道,因為老康爺爺給我講故事的時候每提到他都叫他關三腳,我也就隻知道他姓關,是山東人,逃荒到了東北,後來當了土匪頭子,因為他跑山路特別快所以號稱關三腳,後來日本鬼子來了後沒多久,他就當了漢奸,被我爺爺殺死後,就埋在這裏,因為當時的老百姓講究當了漢奸就是不認祖宗,也就沒有了祖宗,所以他的墳就沒有立碑。
父親的一句話打斷了我的沉思,他讓我給老康爺爺和其他四位爺爺、兩位奶奶上香,上完香,我就一直跪在老康爺爺墳前,流著淚和他說話,因為其他四位爺爺我隻是在他的故事中聽過,沒有見過,雖說我的親爺爺薑尚武活到了一九八三年,但我那時候還不記事,所以也並不是很熟悉。在老康爺爺墳前,我感覺他好像還沒有死,他仿佛真的在和我說話,仿佛還在和我講他和其他四位爺爺抗日的故事,這些故事仿佛就是我親身經曆的,那樣的熟悉。
回到家幾天後,我的心都不能平靜下來,老康爺爺活了94歲,他的生命仿佛就是要給我講述他們的故事。現在也隻有我最了解五位爺爺的抗日故事了,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當年發生的事情,當年抗日的血雨腥風。這種責任和從小的愛國情節促使我決定要寫一本書,來記錄他們的英雄事跡。
準備寫這本書的時候,正是小日本犯賤將我國國有化的時候,這場鬧劇的手段在爺爺的故事中,小鬼子早就用過,在這裏我不禁想問,都他媽過去快七十年了,你們的手段就不能像電腦軟件一樣也更新更新嗎?日你祖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