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
川椒(炒後研為細末)10克,白麵粉(加水和勻,揉合後切成麵條)100克,細鹽、蔥、豉各適量。
製作方法
用水煮麵條,入鹽、蔥、豉作羹,麵條將熟時調入川椒末,繼續煮麵條至熟,溫食。
適用症
溫胃散寒,鎮痛止嘔。適用於小兒寒傷脾胃;症見嘔吐,心腹結痛,飲食難下。
蓽茇粥
原材料
蓽茇、胡椒、桂心各1克,粳米50克。
製作方法
將蓽茇、胡椒、桂心各研為細末後和勻,再用水如常法煮米熬粥,粥將成時對入上末,繼續熬至粥爛熟,溫食。
適用症
溫胃散寒,祛痛止嘔。適用於小兒寒氣犯胃,症見嘔吐稀涎或不得飲食,食入則吐。
山藥半夏粥
原材料
生山藥、清半夏各30克,白砂糖適量。
製作方法
①將半夏入溫開水中淘洗數遍,入沙鍋中煮片刻,去渣取汁。
②將山藥軋為細末,入半夏汁中再煮二三沸,調人白糖和勻,不拘時食之。
適用症
健脾和胃,降逆止嘔。適用於小兒脾胃虛弱,氣逆上衝;症見嘔吐頻發,尤以聞藥味後嘔吐更甚,諸藥不能下咽。
萊菔子粥
原材料
萊菔子若幹,粳米適量。
製作方法
萊菔子炒後研末,與米同煮成粥,調味後服用。
適用症
本品能下氣化積,健胃消食。適宜食積輕症,常服可和胃助消化,並有化痰止咳之效,治久咳痰多氣促。
用於食滯嘔吐、噯腐食少者。
說明
脾虛便溏者不宜用。
橘茹飲
原材料
橘皮30克,竹茹30克,柿餅30克,生薑3克,白糖適量。
製作方法
橘皮洗淨後切成約l厘米寬的長條,竹菇挽成10個小團。幹柿餅切成約0.2~0.3厘米厚的片,生薑洗淨切成0.1厘米厚的薄片。以上四味同時放入鍋內,加清水約1000毫升,煮沸約20分鍾,取汁,再煎1次,合並藥液,用清潔細紗布濾過藥液,加入白糖,攪勻即成。
每次服100~150毫升。
適用症
本方用橘皮理氣止嘔,竹茹清胃止嘔,生薑溫胃止嘔,寒溫並用,使清中有溫、清而不過時。幹柿餅含多種營養成分,能清熱和胃、止呃止吐。藥食合用,共湊清胃降逆之功。
適用於外邪犯胃或飲食傷胃,出現嘔逆頻頻、惡心嘔吐者,某些百日咳、痢疾也可適當使用。
說明
脾虛便溏、感冒嘔吐不適用。
丁香酸梅湯
原材料
烏梅100克,山楂20克,陳皮10克,桂皮30克,丁香5克,白砂糖500克。
製作方法
將烏梅、山楂擇選洗淨後,逐個拍破,同陳皮、桂皮、丁香一道裝入紗布袋中紮口。鍋中加水5500毫升。把藥包放入水中,用武火燒沸,再轉小火熬約30分鍾,取出藥包,靜置15分鍾,濾出湯汁,加白砂糖溶化即成。
可作飲料隨服。
適用症
本方烏梅、山楂生津消食,陳皮、桂皮、丁香行氣溫中,白糖調味。本湯斂中有散,酸甜可口,用於暑熱傷食傷津,夾濕之脘痞、吐瀉、口渴等症。烏梅、山楂、肉桂、丁香對胃腸道多種易感病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
本湯可作為腸炎、痢疾患者之飲料,尤其嘔吐不欲食者。
柿餅飯
原材料
柿餅50克,大米250克。
製作方法
柿餅用水衝洗後,切成約0.5厘米見方的顆粒,用清水將大米淘洗幹淨後,與柿餅粒和勻置飯盆內,摻人清水約500毫升,再放入蒸籠內蒸約40分鍾,取出即成。
適用症
本飯具有健脾、益胃、降逆之功效。
適用於胃氣虛弱或胃虛有熱之呃逆、嘔吐等症,有較好療效,亦可作為病後體弱虛呃及胃神經官能症患者之用膳。
五神湯
原材料
荊芥6克,紫蘇葉6克,茶葉6克,生薑兩克,冰糖25克。
製作方法
生薑洗淨切成薄片同荊芥、紫蘇葉、茶葉一起放入幹淨的鍋內,加入清水約500毫升,至火上煮沸約5分鍾,濾出汁,再加清水煎煮1次,取汁約500毫升,用雙層紗布過濾取得清亮藥液裝在盅內。鍋中摻清水約50毫升,燒沸後下人冰糖溶化,趁熱過濾,再把糖汁兌入藥液內,分3次溫服。
適用症
荊芥、紫蘇葉、生薑辛溫解表,發散風寒,和中降逆,加糖矯味、助汗,入茶葉利用其寒下之性,使溫而不燥,升中有降,又可悅神爽誌。
用於外感風寒、胃腸型感冒、症見惡寒發熱、惡心嘔吐、頭痛咳嗽等,有較好療效。
藕汁生薑露
原材料
鮮嫩藕適量,生薑適量,蜂蜜30克。
製作方法
將藕洗淨切碎,絞汁約120毫升;生薑去皮洗淨切碎,絞汁約10毫升,將兩汁混和加蜂蜜調勻即成。
一日內分次服完。
適用症
藕汁清熱生津,生薑汁和胃散寒。本露有散寒清熱、生津和胃止嘔的作用。
用於胃腸型感冒、煩渴、嘔吐或並腹瀉等症。
說明
脾胃虛寒的嘔吐不宜選用。
烏梅冰糖飲
原材料
烏梅6~12克,冰糖15克。
製作方法
先將烏梅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煮沸10分鍾後加入冰糖,再煮20分鍾即成。
頻頻飲服,每日數次。
適用症 烏梅生沸降逆,冰糖和中暖胃,本飲可和胃降氣生津止嘔。
用於胃陰不足、惡心嘔吐,也適用於慢性咽炎所致的惡心欲吐患兒。
說明
食滯反酸者不宜選用,外感發熱忌用。
山楂蒼術粥
原材料
焦山楂10克,蒼術10克,雞內金6克,陳皮3克,粳米60克。
製作方法
將上述藥物洗淨,加水煎取汁液,去渣。入粳米煮粥。
每日早、晚食粥,適量為度。5天為一個療程,改換口味2~3天,繼續食粥。
適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