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24種好習慣:培養孩子積極認錯的精神(3 / 3)

給孩子適當的約束力

告訴他們哪些是該做的,哪些是不該做的。當然,這需要借助一種穩妥的方式。約束一定要公平公正,家長們不能自己打著麻將,而強行把孩子推進臥房看書寫作業。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而又通情達理的,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標準。在這個標準的運作下,讓孩子們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通過和家長們的相互監督,孩子一方麵找到了在家中的地位,另一方麵也能培養他今後更好地融入各類集體生活。

給孩子合宜的選擇權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孩子們一到懂事的年紀,就會產生很多的想法,這個時候,盲目地壓製他們是無用的。隨著他們的成長,家長們應該給他們更多的自由和權力,表明對他們的信任和支持。即使做錯了也不要緊,告訴他們爸爸媽媽永遠站在他們身後。犯錯或者失敗,都不重要,有意義的是,孩子們會在其中不停地成長。而這成長的動力源泉,是家長們最有可能賦予的。

他們犯錯的時候,試著分享自己的故事

當孩子們麵對挫折和失敗時,內心其實最為脆弱,他們急需家長們的打氣和肯定。父母如果在此時送上一份男女雙打,那麼,孩子們同他們的情感紐帶便就此磨損了。家長們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發怒,更不能在氣頭上說出一些無可挽回的話來。不妨主動地給孩子們講講自己過去的一些糗事和倒黴透頂的遭遇,讓他們當作聽故事一般地融彙於心,借此來關照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挫敗,也許就不會顯得那麼可怕,畢竟,自己的父母也曾有過相似的經曆。你的人生體驗所能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安慰,還是一種對於他們的理解和尊重。

延伸閱讀

幫助大人、孩子健康麵對錯誤的幽默之作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我們能不能從錯誤中找出孩子需要的幫助?

這是作者的疑問,也是所有家長們的疑問。

有人說過,人生是錯誤,幸福的人生是將錯就錯。在麵對孩子們的錯誤時,家長們通常都忽略了他們的年齡。大人之所以會生孩子的氣,這是用自己的人生標尺來衡量他們而已。於是,他們變得渺小、幼稚和迷糊。其實仔細想想,每個人都犯過錯,做過傻事。我們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錯誤才慢慢成長起來的。

作者郝廣才是台灣著名的繪本作者,他用一連串韻文式的朗朗上口的語言,讓大家重溫了童年的記憶,感受到了在犯錯和認錯之間的掙紮。試問,有多少個孩子都曾像阿普和布布那樣,為了突顯自己的能幹,打腫臉要幫大人們辦事;又有多少個孩子曾像他們那樣,在被人揪住把柄時還緊張地想著對策。整個作品猶如一首頓挫有致的詩,非常新奇有趣。節奏張弛有度,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

用心理解、用愛陪伴的溫馨之作

這是一本妙趣橫生的繪本,裏麵記述了可愛的一家人。

媽媽瑪莎對著兩個“放肆”搞破壞的小家夥無可奈何,她生氣卻不怒罵,她煩惱卻從不嫌棄他們是累贅。油漆翻倒了,她在馬叔的圓場之下也下了台階;布布出了名,她也不乏幽默想著撈一筆;布布讓她出了洋相,也隻罰它當晚不準進屋。但不管怎麼說,她還是個帥氣、可愛而又幽默的媽媽。阿普呢,總是和布布共患難,瑪莎過來“問罪”,他在最後關頭還是勇於承擔,沒有把髒水都潑在布布的身上。布布呢?對小主人是一樣的親熱和依賴。布布隻是一條普通的狗。它隻是瑪莎一家的忠實朋友。當主人幹活勞累的時候,它希望能夠提供幫助,不料卻好心辦成了壞事,將家裏弄得一團糟。主人帶它上電視表演“特異功能”,它搞砸了節目卻還渾渾噩噩。它就像是一個淘氣的大男孩,但它也是一個懂事的好夥伴。瑪莎罰它不準進屋,它也沒有絲毫不滿,隻是安靜地趴在外麵,等待主人的回心轉意。當它得知鄰居馬叔有危險,更是奮勇當先,一舉救下了他。

在布布、阿普和瑪莎之間,我們看到了一種不離不棄的溫馨,也看到了一種說笑打鬧中的感動,說到底,還是親情的力量溫暖了我們。

推薦版本:《我不是故意的》,郝廣才著,(阿根廷)伯納丁繪,汕頭大學出版社,2011年。

(嚴曉馳編寫)

習慣箴言

堅持意誌偉大的事業需要始終不渝的精神。(“法”伏爾泰)隻要持續地努力,不懈地奮鬥,就沒有征服不了的東西。(“古羅馬”塞內加)

有百折不撓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誌,比那些似乎是無敵的物質力量有更強大的威力。(“美”愛因斯坦)

生命裏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標,並借助才能與堅毅來完成它。(“德”歌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