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第22種好習慣: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3 / 3)

給予孩子指導和鼓勵

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並不意味著對孩子放任不管。孩子們畢竟沒有成人那樣豐富的人生閱曆和生活經驗。這時,父母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指導,而當孩子受到挫折時,也不應一味指責,在失敗或逆境中的一次鼓勵,所能起到的作用遠遠勝過平日的千萬誇獎。家長的支持是孩子有力的依靠,也是他們跌倒後爬起來的動力。

延伸閱讀

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

“孩子,拿上你的背包,這是五千法郎(舊法郎),你走吧。”

當戰火蔓延、納粹逼近的時候,若福的父母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這不是因為膽小怯懦或是不負責任。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勇敢的充滿愛的決定。當身處一個大災難的背景時,這對夫婦能做的也僅僅是把自己的孩子從一個危險的小屋子趕到一個未知的大環境中。這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在不斷的驚險和刺激中,若福和莫裏斯跨越了一個個艱難險阻。有時,他們是驚喜的,比如莫裏斯一夜暴富,賺了兩萬法郎;有時,他們是苦惱的,比如父母被捕入獄生死未卜;有時,他們是單純的,比如若福和莫裏斯各自的打工經曆;有時,他們也是“狡詐”的,比如利用差價發小財。作者透過若福的視角,清晰地傳達了一個充滿各種挑戰和威脅的時代,一個需要不斷逃亡的時代。

若福的逃亡經曆讓人們真切地感受了戰爭的殘酷,他們憑空地被卷入到一場非人的捕殺之中,僅僅因為他們猶太人的身份。這是約瑟夫·若福根據親身經曆改編的,他無比心酸地說:一個猶太人,作為完整的個體為這個身份付出了代價!這樣的事曾在他身上發生過,也在他爸爸身上發生過。但願它永遠不要重演。

這是一場成長的辛酸之旅

背上背包,開始逃亡。似乎是每個猶太孩子的命運。彈子袋伴隨著若福走過了硝煙,也告別了安寧和幸福。它是童年的象征。

因而,若福的逃亡之旅也是他的成長之旅,獨立生活之旅。若福的父母也有過類似的經曆。他們離家逃亡的時候,也許比若福年齡還小。正是那些流浪似的歲月,才教會他們生存的勇氣。他們也相信,孩子一定會憑借自己的力量,再次獲勝。

當然,父母看著孩子獨自走向黑暗時,不可能不傷心。但更大的愛包裹著他們,讓他們為孩子的平安而勇敢地祈禱。當若福和哥哥在尼斯做生意遲遲未歸時,爸爸就會頻頻看表,生怕兄弟倆會出意外。但作為父親,他又明白這是一種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的唯一的機會,不能錯過。他知道若福和莫裏斯在碼頭、舊城區奔波,運送成公升的油、成袋的豆角或成條的香煙,所學到的生活上的事理比在學校板凳上學到的多,也比像兩個度假的巴黎人那樣無所事事地在海灘上閑逛學到的多。他的父愛沒有濃鬱的氣息,卻在平淡中透著真誠和無奈。

若福的父親是有遠見的。若福和莫裏斯不僅成功逃脫了魔爪,而且還迅速地成長起來,他們學會了獨自麵對問題,獨立生活,獨自走過每一個冷清寂寞的沒有家長嗬護的夜。作者在這本書的後麵說:“寫這本書也是向我的孩子們傳達一個證據,一種經驗和一些我認為重要的道德觀。英勇應對,不依賴他人;控製激情,負起責任。一句話,盡力變得難以擊破,必須努力麵對生活,麵對生活中的陷阱。”這也是若福的爸爸一直想告訴孩子的。

不管什麼時候,父母們都應該記住這句話。它所產生的力量,透過若福的稿紙一直滲透到今天。任何一個時代的孩子,都必須學會擔負起責任,獨立生活,麵對困境勇往直前!

推薦版本:《彈子袋》,(法)約瑟夫·若福著,浙江文藝出版社,2008年。

(嚴曉馳編寫)

習慣箴言

樹老怕空,人老怕鬆,戒空戒鬆,從嚴而終。(華羅庚)

在獲得勝利之後而能克製自己的人,獲得了雙重的勝利。(“英”培根)

反省是—麵瑩澈的鏡子,它可以照見心靈上的玷汙。(“蘇聯”高爾基)

自我批評,這是一所嚴酷的培養良心的學校。(“法”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