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莫裏斯在街頭的麵包店裏找到了一份工作。而若福則背上背包去了農莊,他答應在第一次回家時,帶回牛奶、奶酪、黃油等農產品。他在農莊裏辛勤地勞作著,他學會了和泥,還能夠快速地刷幹淨成千上萬的瓶子。他每天都在心裏收集著這些有意思的故事,他相信莫裏斯聽到後一定會哈哈大笑並誇讚他的。然而,當若福滿懷期待地從農莊學成歸來時,大家正陷入絕望中。哥哥手裏還拿著爸爸媽媽寫來的信,他們已經被捕了,他們用事先和孩子們約定的暗號說明了這一點。
哥哥亨利坐不住了,他決定單槍匹馬營救父母。若福和莫裏斯則在家中焦急地等著消息。幾天後,亨利帶來了消息:他成功了!他已經把爸爸媽媽安全帶到了尼斯。得知這一喜訊,若福和莫裏斯激動得簡直快哭了。
一家人將要在尼斯團聚了,若福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背上背包了!
這次闊別已久的重逢,讓父親欣喜地看到,若福和莫裏斯已經能夠獨擋一麵了。在尼斯,若福和莫裏斯還成功做起了生意。他們和意大利占領軍中的幾個軍人交了朋友,他們用軍需處的食品和當地農戶的蔬菜進行交換,從中賺取中介費。在限製供應最緊的時期,若福和莫裏斯卻如魚得水。他們簡直成了一部活“印鈔機”,他們知道哪兒能搞到黃油、雞蛋、領帶、香皂等匱乏物資。自從進行交易以來,他們已經積累起一筆秘密的資金,爸爸還開玩笑說他們可以買下一家商店了。
然而,不久之後,納粹德國就開始了對尼斯的第二次占領,形勢再次變得嚴峻。爸爸把孩子們叫到一起,對他們說:“孩子們,我們又必須分離了。”根據爸爸的安排,這回若福和莫裏斯要去的地方是一個叫“新豐收”的營地,那是一個保護法國難民的機構。再次背上背包,若福已經沒有懼怕,他覺得自己一直在路上,朝著一個看不見的目標不停地行進。這個看不見的目標,正是他們生存的渴念,是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現實是殘酷的,若福一家並非總能交到好運。到了“新豐收”營地,若福和莫裏斯因為一次意外,落入了蓋世太保的魔爪。粗暴的士兵、暗無天日的監獄、不斷的生命威脅……所有的一切都構成一幅荒誕不經的諷刺畫,上麵塗著的是戰爭和殺戮。年幼的若福清醒地意識到了戰爭的荒唐和愚蠢。
在納粹軍的賓館,若福和哥哥經受了長達三個多星期的審查。最終,他們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躲過了蓋世太保的殘害,成功逃脫魔爪。而他們的父親卻被殘忍地扔進了焚屍爐,他永遠回不來了。
多少次的放下背包和背起背包,多少年的流浪藏躲,多少的困難心酸,若福他們終於迎來了希望:戰爭結束了,巴黎解放了。當若福背著多年前的背包再次回到闊別已久的理發店門前時,他說他長大了。是的,但他付出了瘋狂經曆的代價,他失去了童年。
教育良方
如今,孩子很少再麵對戰爭這樣嚴峻的現實,但對於他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還是十分必要的。獨立生活是孩子真正成長的必備素質,他們早晚有一天要離開父母、走向社會。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讓他們自己做主,自己學會麵對困難和挫折,勇於擔當,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些建議,希望能對家長們有些啟發:
尊重孩子的選擇
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的思想。孩子的自主性往往表現在他的選擇上。當孩子的想法與自己不同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想,然後安靜認真地傾聽,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並尊重他們的選擇。
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孩子有著無盡的潛能,他們能發揮多少能量,隻能靠他們自己去挖掘。因此,為了孩子的獨立,父母不一定要對孩子無微不至,能放手的時候盡量放手。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試著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即使他們傷痕累累,也要忍痛看著。就像歌詞裏說的那樣:走吧,走吧,人總要學會自己長大。也曾傷心落淚,也曾黯然心碎,這是愛的代價。
給孩子創造鍛煉的機會
父母們既要相信孩子能夠獨立,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的這種能力得到鍛煉。很多孩子從來沒有做過家務,哪怕擦擦桌子洗洗碗。這不是因為孩子不會做,而是父母沒有給他們機會。因此,父母可以先製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然後循序漸進,自然能夠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