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不論是從用心的程度還是繪畫的巧妙,冠軍都屬於那一百幅畫的創作者。當梅森老師公布答案時,大家都愣住了,原來這些畫竟然是旺達的作品。
但旺達究竟去哪兒了呢?真相是由年級組組長帶來的。他交給梅森老師一張字條,這是旺達的爸爸詹·佩特羅斯基寫來的。
敬愛的老師:
旺達以後不會再到你們學校上學去了。她的哥哥傑克也不再去了。現在,我們要搬到一個大城市去。再不會有人怪叫“嗨,波蘭佬!”再不會有人問“怎麼會有這麼好笑的名字啊?”在大城市裏,有趣的名字多的是。
班級裏霎時變得一片沉寂。大家在一百條裙子的包圍下靜靜地思索著,瑪蒂埃的心中尤其難受,她愈發覺得,正是由於自己的懦弱和自私,才使得自己成為了幫凶,從而讓旺達遠走他鄉。當然,佩琪雖假裝若無其事,心中卻十分難過。
放學後,兩人不約而同地決定去尋找旺達。當她們到達偏僻的波金斯山頂後才發現,旺達家的房子又破又小。但是院落卻收拾得十分整潔,就如這戶人家的心靈一樣,單純而又美麗。看著空落落的屋子,兩個小夥伴有些於心不忍了。這時候,住在旺達家隔壁的流浪漢老斯文森回來了。他那枯草般的大胡子和亂發像個十足的野人,把兩個女孩嚇得落荒而逃。一場尋找旺達的活動就這樣拉開了帷幕。
在經過長時間的思想鬥爭後,瑪蒂埃決定為旺達做些什麼,不料佩琪竟也產生了相同的想法。於是,在周六的下午,瑪蒂埃和佩琪決定給旺達寫一封信,告訴她繪畫比賽獲獎的事情,並且為自己過去的行為道歉。在信的末尾,她們還寫上了班上幾乎所有人的名字。這封信被寄往波金斯山,上麵寫著“請轉交”。現在,能和旺達聯係上的希望就隻能寄托在郵局身上了。但這種希望在長時間的等待中漸漸黯淡下去了。
直到放假前的最後一天,梅森老師終於為大家帶來了旺達的信。在信中,旺達表達了自己對於學校和所有同學的想念。她想把那張畫著綠色帶紅色花邊的裙子送給佩琪,那張藍裙子的畫送給瑪蒂埃,作為聖誕禮物。至於她自己,又擁有了一百條新裙子,全都掛在新房子的衣櫃裏。這回,沒有人再懷疑她的裙子們了。大家都被她的寬容和豁達所感動。
回到家裏,瑪蒂埃把旺達送給她的畫釘在了臥室中,看著那些美麗的色彩,她的視線再一次模糊了。突然,她意外發現,畫上的人物有著與自己一樣的金色短發、藍眼睛以及寬厚的嘴唇。不錯,旺達畫的正是她,這張畫原本就是為她畫的。這一發現讓她激動不已。她很快就找到了佩琪,不出所料,佩琪收到的那張畫裏,赫然正是褐色頭發的佩琪。顯然,旺達是想著她們才創作的。
原來,那些美麗的圖畫,從一開始就是愛的禮物。旺達一直都愛著大家!
教育良方
成長難免傷痛,一些微小的經曆,往往能在人們的心中泛起漣漪,變成一種永久的記憶。旺達,這樣一個普通的小姑娘,即使在別人不斷的歧視、冷落和嘲諷之下,也沒有喪失對於生活的希望,沒有丟棄對於理想的追求。她用愛和關懷感動著人們,用堅韌和平和照亮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生氣和惱怒隻不過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因為在生氣時,人們會無法自拔地陷入對對方反應的揣測中,這隻會釀成更多的不快,也會產生更多的誤解。寬容才是麵對社會的最佳狀態,這不是懦弱和自卑,而是博愛和從容。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坦然地麵對欺辱,那麼他必定也能謙恭地麵對成功、泰然地經曆等待、堅強地承受痛苦。這一點,旺達正是所有人的榜樣,隻有寬容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但是,如何才能令孩子們變得寬容呢?
讓孩子從生活的細枝末節中發現“愛”和“關心”,讓孩子們學會去愛
單說一個“愛”字可能太過抽象,家長可以讓他們從小貓小狗、小花小草的喜愛中慢慢領悟“愛”的美好。要讓孩子們知道,一個簡單的微笑、一個善意的撫摸,都可以是愛的象征。“一百條裙子”是一個美麗的謊言。在生活中,家長們要注意到像佩琪和瑪蒂埃那樣的孩子,當遇到不幸或者滑稽的人或事時,不要第一時間就想到嘲笑和諷刺,借此來證明自己的聰慧。人們總是迫於無奈才會撒謊或者欺騙,寬厚才是心靈中最美的“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