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玩可以迅速提高記憶力(1 / 1)

兩個人見了一次麵,數月後,一個人能一眼就認出對方,另一個人卻想不起對方是誰了;看了一次電影,有人可以頭頭是道地給別人講故事情節,有人卻可能連主人公的名字都忘之腦後;學了數理化公式,有人可以數年不忘,有人可能三天後就忘了。這種情況因人而異,正反映出一個人記憶力的差別。記憶力不僅指認識能力、回憶能力,而且,也指記憶好壞,如記憶的敏捷性(記得快),記憶的持久性(記得牢),記憶的準確性(記得準)等品質。

“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記憶,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這是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名言。我們通常所說的記憶力,就是記住事物的形式或事物經過的能力。拿破侖說過:“沒有記憶的腦袋,等於沒有警衛的要塞。”拿破侖本人就是一個記憶力超群的軍事指揮家。據說,他能記住他的每一個士兵的臉孔和姓名,能記住每一門大炮所在的位置。記憶能力是構成智力的又一主要因素。這在智力中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失去記憶力,人們也就無法進行思維活動,但如果不對記憶的材料進行概括、分類,記憶的材料就將成為雜亂無章的東西。常識告訴我們,理解的東西才能記得牢。記憶是大腦的內存,記憶力是指信息在大腦中存儲並讀出的能力。

在幼年時被稱為“神童”的漢密爾頓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在他5歲之前,他已經學會了拉丁語、希臘語、希伯來語,接下來又學會了意大利語、法語、西班牙語,最後又學會了阿拉伯語、波斯語、敘利亞語、孟加拉語和梵文。他不僅學習語言,而且還學習數學。歐幾米德的《幾何原本》和克萊羅的《代數基礎》,漢密爾頓在他12歲時就已把這些都學完了;而學習牛頓等物理學家的著作以及指出拉普拉斯《天體力學》的論證缺陷時,他才隻有16歲;由於精通微積分而成為卓越的數學家時,他也隻有17歲。

在看漢密爾頓的傳記時,就會發現與他的成就緊密相連的,應該屬他驚人的記憶能力,他能掌握那麼多的知識,完全靠他的超常的記憶能力。他的記憶能力也是因為小時候訓練得法而培養出來的,並不是天生的。漢密爾頓12歲和14歲時不幸失去了父親和母親,但慶幸的是,他有一個令人羨慕的叔叔,他完全是由他的叔叔教育和培養出來的。從漢密爾頓的傳記中,雖不能具體了解他幼年所受的教育,但從他傳記中記述的一些事上,還是可以看出他是受過早期教育的。漢密爾頓的叔叔是一個善良幽默的人,他非常愛孩子,常教漢密爾頓做遊戲。每當他們在街上散步時,常做一個“記憶能力”的遊戲——叔叔拚命記下看過的東西,說出來,然後小漢密爾頓指出叔叔的錯誤;或者小漢密爾頓記東西,叔叔指出錯誤。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小漢密爾頓輕鬆地獲得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也培養了驚人的記憶能力。

實際上,隻要是好的教育方法,它必然會被好的教育者所采用。

在卡爾小的時候,也接受過類似的訓練。父親告訴他,他們常做的一種叫“注意看”的遊戲與漢密爾頓和他叔叔做的遊戲其實是同樣的道理。當他和父親在市集上或經過一家商店時,父親就會問他,櫃台或櫥窗上有些什麼東西,它們的名字和用途分別是什麼。如果我說得又多又準確,父親便會誇獎他,甚至有時會獎賞他一塊糖,如果他說錯了,父親便會把錯的地方糾正過來。其實這兩種遊戲都能提高人的記憶能力。正因為父親平時對他進行了訓練,使他有了很不錯的記憶能力,許多東西,他隻是隨便看一下就立刻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