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孤軍奮戰 三百一十六 第五戰區的危機(下)(2 / 3)

民國二十九年四月十日,校長致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等,指出:“對敵進犯沙、宜,應迅即預行部署,準備先發製敵……第五戰區應乘敵進犯沙、宜企圖漸趨明顯以前,行先發製敵攻擊。以湯恩伯、王纘緒兩部主力,分由大洪山兩側地區向京(山)鍾(祥)、漢(陽)宜(城)路之敵攻擊,並由襄(陽)花(園)路、豫南及鄂東方麵施行助攻,策應作戰,打破敵西犯企圖。其攻擊開始時機,由戰區密切注視敵情,適機斷然實施,但須於四月中旬末完成攻擊諸準備。”

除此之外我們還知道,倭寇這位新上任的司令官一開始就把岡村寧次定下的防守反擊的方針給推翻了,下令全軍竭盡全力的出擊,將其所屬七個師團、四個旅團八十八個大隊盡量調用。七個師團、四個旅團分別為第三、第四十六、第四十、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十三、第三十九師團,第十四旅團、第十八旅團、臨時混成第一零一旅團及野戰重炮兵第六旅團。

其中四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在江南警戒第九戰區,三個師團和兩個旅團及炮兵旅團在江北對付第五戰區。各以小部兵力留置現地擔任守備,盡可能多抽出主力投入進攻作戰。“中國派遣軍”也從長江下遊第十三軍所屬的第十五、第二十二師團各抽調一個支隊共七個大隊配屬給第十一軍。此外,還有第三飛行團、海軍“中國方麵艦隊”第一遣華艦隊及第二聯合航空隊協同作戰。參戰兵力近十一萬人!

我為此深感憂慮,十一萬人的龐大兵力,和三十五萬國軍,我還是比較傾向於十一萬人的倭寇可以戰勝,第五戰區的確沒有什麼強悍的軍隊,孫連仲將軍和湯恩伯將軍的軍隊雖然強悍,但是連番大戰之後損兵嚴重,又沒有像一百軍這樣的嚴格訓練體製,戰鬥力不可能這麼快的恢複,至於其他的部隊,我還是比較關注那位張自忠將軍的三十三集團軍以及這位張自忠將軍本人。

我為此向校長進言,請求校長或者調派一百軍或者調派第五軍上第五戰區助戰,倭寇的機械化軍隊對付起第五戰區非常有利,第五戰區沒有向第九戰區那樣的便利條件實施對付敵人機械化軍隊的天爐戰法,要是強行接戰,必然會造成巨大的損失,而這是我和校長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希望校長可以不要那麼在意內部的問題,先把外部的問題解決完了,先把這些燃眉之急解決完了,再去對付內部問題。

然而校長依舊搖頭,質疑不允許一百軍和第五軍任何一支軍隊出戰,理由依然是我們都損失慘重,不能將國家最精銳之部隊用的太狠,否則我的心血,校長的心血也就毀於一旦了,對此我並不支持,軍隊建立了就要參戰,而且這個時候一百軍對武漢的威懾作用已經消失了,倭寇的主攻方向就是重慶方向,一百軍必須與其迎頭痛擊,挫敗其銳氣,挫挫那個園部和一郎的銳氣,這樣才能繼續作戰。

但是校長之意已決,我沒有辦法說動校長。

校長命令:湯部以極小數部隊,分數個單位,仍向襄花路正麵對敵佯動與偵察敵情,其他主力即由現地出發,速向平靖關、武勝關方麵空隙地區取捷徑挺進,再由該地區向南,即廣水、應山或花園、安陸之敵進攻,壓迫威脅敵軍之後方根據地漢口,相機截斷其後方之交通線。而以所部之主力,即覓取敵軍主力所前進之方向,尾擊其側背。若我軍到達武勝關附近,而敵軍仍在應山、花園或武勝關一帶與我作戰,則我軍務取速戰速決之積極行動。

打擊倭寇大軍以後,即向平漢路以東之東北及東南方麵分進,以後即在禮山、黃安、麻城、經扶一帶監視平漢路南段敵軍,使之不敢積極西犯。此為第一要著,希即照辦具報。二、此次敵軍如果西犯,其目的決不在奪取宜昌與襄、樊,而在打擊我軍以後,使其可安全退守,此乃必然之勢。即使其有一部向襄河以西進攻,亦必佯動。

故我軍在襄河以西與江防部隊,不妨抽出有力之一二軍(莫樹傑或張自忠部),速向大洪山附近移動潛伏,以待湯恩伯部之任務,作待機之勢,專伺敵軍西進或東退時而截擊之,三、如果各部隊照常配備不動,以待敵軍來攻,或待敵軍安全後退,此為最愚拙之無策也。如果按一、二兩項實施,則各部隊應立即移動,並以迅速與秘密為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