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自卑感。多動症兒童大多學習成績處於低下水平,還經常在班上吵鬧,影響別人,使人感到討厭,是班上的小醜,還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訓斥,被人看不起。在家裏,父母對兒童的學習不努力,作業不自覺,成績上不去,也十分不滿,經常訓斥或毆打,受盡皮肉之苦,久而久之兒童自己也感到處處不如別人,產生悲觀失望情緒和自卑心理。在老師和同學的怨恨、討厭和冷落下,感到灰心喪氣,沒有前途,悶悶不樂,覺得做人沒有意思,可能產生逃學、出走,甚至輕生的念頭或行為。
④對抗情緒。多動症兒童的父母有兩種有害的對待兒童的態度,一種是過分溺愛,什麼事都對兒童百依百順,想要什麼就給什麼,養成嬌生慣養的個性,一旦受到批評或不如意就吵鬧不休,產生對抗情緒;另一種過分嚴厲,稍不聽話或成績不好,就拳打腳踢,棍棒交加,使得多動症兒童由於不堪虐待,產生逆反心理,懷恨在心,乘機逃走或進行報複。在學校裏由於也受人冷落,欺負,而不願意與老師和同學交往,也不肯參加集體活動,甚至用說謊、逃學的辦法來對抗不利的處境,偷竊、鬥毆都可能發生,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上去。
(18)意誌脆弱:意誌是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支配調節自己的行為,克服各種困難,實現預定的目標的心理過程。多動症兒童的核心問題是自我控製能力不足,其在意誌方麵的脆弱表現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麵。
①不善於獨立地、自覺地提出行為的動機和目的,多動症兒童的重要特征是多動,整日忙忙碌碌動個不停,不分場合和時間,很少能靜坐下來思考問題,行為缺乏計劃,缺乏方向,缺乏要求,尤其對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不能自覺支配時間,設定計劃,有時在老師和父母的督促下也難完成。
②學習缺乏遠大的理想和追求,沒有明確的目的。
③缺乏克服困難的毅力,沒有責任感,有了困難,不能頑強的鬥爭,往往表現為懦弱、膽怯,在困難麵前無能為力。
④缺乏堅持性,容易受其他刺激的影響而離開主要任務,如功課還沒有完成聽到電視聲音就想看電視。
⑤動作常帶有衝動性,決定行為和執行行為之間的時間較短,缺乏深思熟慮的準備。如課堂回答問題時,常脫口而出造成錯誤。以上這些都是多動症兒童意誌行為較脆弱的表現,是由於缺乏自製力的表現,所有這些都是由於缺乏自製力所造成的。
(19)缺乏興趣:多動症兒童的主要問題是被動注意占優勢,主動注意相對不足,他們的智力並不落後,對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很好完成。對多變的、活動的、新異的事物,容易引起興趣(直接興趣),例如玩遊戲機、看電視、容易引起興趣,並且很快掌握。但對學習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對學習的目的和需要還不認識,引不起學習興趣。
①多動症兒童的直接興趣占主導地位,不能很好地支配娛樂、休息和學習的時間,往往把很多的精力和時間花在直接感興趣的事物上去,如整天在外麵遊逛、玩遊戲機,不停地或長時間的看電視等,而對要動腦的活動,如上課時做作業就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和興趣。
②學齡兒童初入學時,因有新鮮感,課程內容也較容易,還有較大的興趣進行學習,但隨著課程的加深,難度提高,學習的困難逐漸加大,兒童的注意缺陷就暴露出來。學習成績下降,學習興趣消失,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③對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認識不清,把學習看成是一個負擔、苦差,缺乏自覺性,缺乏積極主動的精神,缺乏對學習的間接興趣。
④多動症兒童的有意注意不足,上課不專心,思想不集中,下課不複習,學習成績上不去,逐漸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和興趣。
⑤父母及老師不能正確對待多動症兒童,也是造成多動症兒童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原因之一。多數父母對兒童要求太嚴,不但要求考試成績分數高,還要在前幾名,否則就要受罰,動輒打罵,造成兒童害怕上學,不想上學的心理。有的父母不管不抓,放任自流,兒童在學習上得不到幫助和輔導,學習困難重重,對學習毫無興趣;個別老師對多動症學生十分討厭,想一推了之,送到輔讀學校去,更使兒童喪失學習的信心。
(20)心理學上的反應:多動症兒童在心理學上核心症狀是自我控製能力的不足,這種不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①注意方麵。思想難以集中,注意渙散。
②動作方麵。動作易隨境轉移,活動過多。隨著周圍環境中吸引其注意力事物的變換而轉移注意力。
③意誌方麵。有時常顯得衝動任性。
④情感方麵。情緒不穩,易激動。
⑤學習困難。由於自製能力不足,難以集中思想聽課,所以學習成績下降,導致學習困難。
⑥行為問題。由於自製能力差,易受不良因素的影響或引誘而染上惡習,產生各種行為問題。
(21)自衛行為
①退縮、回避。多動症兒童由於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衝動任性,行為異常和學習困難,常遭到老師的訓斥,父母的打罵及夥伴們的譏笑諷刺,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學習成績下降,考試常常出現不及格。失敗和挫折的經曆使他們害怕再次遭到挫折,從而采取退縮、回避的方法作為心理防衛的措施,以試圖改變處處受責難的局麵,從而表現為拒絕學習,不做作業,逃避考試,甚至逃學。兒童的這種逃避行為常會被父母及老師認為有意對抗,從而加重處罰,增加了額外作業負擔,更加重了多動症兒童的退縮回避行為。
②幻想和孤獨。由於多動症兒童在學校環境中得不到應有的樂趣,他們便會為自己創造一個幻想世界來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滿足,進而出現幻想及孤獨症狀,整日少言寡語、憂鬱、自卑、失望,不與同學交往,甚至對父母也不予以交往、交談。
③過度補償行為。多動症兒童為了克服自卑情緒,以補償自尊心受到的傷害,就會依仗自己的組織能力、體力等方麵的優勢,組織小團體,強製其他兒童入夥,在課堂上起哄,欺負同學,對老師惡作劇,甚至鬥毆。這種帶有攻擊性的舉動,是用來顯示自己的能力,從而否認自己的不足,補償自身的缺陷。
④掩飾和否認。多動症兒童為了逃避責難,當老師和父母批評時就開玩笑,以阻止別人的注意力。有的多動症兒童完全否認自己的不良表現,把自己的成敗歸罪於父母的打罵。這種掩飾和否認行為都會無形中加重了多動症兒童的多動症狀。
7.父母常見的心理反應
由於多動症兒童產生的種種問題,兒童的父母必然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應,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態度,主要有以下心理反應:
(1)困惑:一般來說多動症兒童的智力並不低下,有時還有點小聰明,但就是學習搞不好,喜歡多動,缺乏對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許多父母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十分苦惱,以為兒童是故意調皮。
(2)責怪:部分多動症兒童的父母總是責怪學校,責怪老師,指責對孩子不關心、不管教、不幫助,責怪孩子的問題是學校造成的;有的父母相互指責,指責對方不管教孩子,將孩子寵壞了,鬧得家庭夫妻不和;更多的是責怪自己的孩子不爭氣,不好學,怪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是偷懶,弄得全家不得安寧。
(3)擔心:對多動症兒童的種種不良表現和學習成績的低劣,父母內心十分擔憂,擔心兒童考試不及格留級,擔心學習成績不好沒有出息,擔心兒童在外麵闖禍,擔心老師和同學來告狀等,整天為兒童的事提心吊膽過日子。
(4)焦慮:由於父母對多動症兒童的種種問題,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或者采取一些措施,如請家庭老師補課等也沒有明顯的效果,感到問題嚴重,便產生焦慮情緒,灰心喪氣,對兒童失去信心,不知如何是好。整天為兒童的事著急,甚至影響到睡眠、生活和工作。
(5)虐待:多動症兒童的父母總認為孩子的行為是故意的、是任性、偷懶、不學好,有意要與父母和學校過不去。經常使父母生氣、憤怒、怨恨,感到自己的孩子實在頑皮,不服管教,不聽話。於是常采取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孩子進行怒罵、體罰、禁閉、捆打等肉體和精神折磨、虐待,往往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造成不良的後果,使兒童產生逆反心理及對抗情緒。
(6)失望:由於多動症兒童不肯靜心聽講,注意力不集中,還像在幼兒園那樣經常缺課,成了逃學生,雖采用軟硬兼施種種辦法也無多大效果,這時父母的期望破滅了,因而灰心失望。
(7)愧疚:經過一段時間後,多動症兒童的父母逐漸認識到了這是一種疾病的表現,並不是孩子的故意行為,他們開始認識到自己以前對孩子的誤解,並對以往打罵孩子的行為產生後悔和愧疚心理。於是改變了對孩子的譴責和虐待的態度,重新認識孩子的問題。
8.檢查
目前對於多動症還缺乏一種非常特異的診斷方法,大多數需要用綜合性的診斷手段來進行確定。一般應有老師、父母、心理醫生共同對多動症兒童的表現進行評分診斷,輔助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可以得到較為正確的診斷。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檢查方法:①詳細填寫多動症病曆卡,記錄病史;②檢查神經係統軟體征及軀體小的畸形;③父母根據診斷量表進行評分;④由老師根據診斷量表進行評分;⑤對孩子進行多動症的心理測試;⑥有選擇地進行智能測驗;⑦進行必要的腦電生理檢查;⑧必要時進行腦CT或磁共振檢查;⑨必要時進行血尿生化檢查;⑩記錄療效觀察表,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11]乙酰膽堿皮內試驗,對於多動症的診斷有一定的意義,但假陽性率較高,方法相對繁瑣;[12]用電腦遊戲來幫助診斷多動症,多動症兒童在做具有吸引力的遊戲時也不能集中注意。
(1)記憶速度測驗:有關記憶速度的測驗有很多方法,其中譯碼測驗能較好地反應記憶的速度問題,所以對多動症兒童多采用此方法來測查記憶的速度。測查方法是把10個簡單的符號從0~9編成數碼,另將100個符號(每一符號占10個)隨機排列成一表,讓孩子按編碼的規定,將數碼譯在每個符號下麵,記錄譯碼時間。一般11歲的兒童可在5分鍾內全部譯完,而多動症兒童隻能完成70%~80%。說明多動症兒童由於注意力不集中,導致記憶速度減慢。
(2)神經係統檢查:大多數多動症兒童神經係統可以完全正常,部分兒童可以有一些神經係統的異常。
①共濟失調。表現在走路時不能沿著直線前進而走S形;走路或奔跑時易摔跤;在上體育課時常有不正確的體操動作,並且難以糾正,並缺乏應有的節奏;跳繩、踢毽子動作不如正常兒童協調靈活;扣紐扣、係鞋帶等動作緩慢而不靈巧;畫圖畫、用剪刀等動作笨拙;有時會出現鏡樣動作,如一隻手在做動作時,另一隻手也會不由自主地做類似的動作。
②口吃。言語不清常常可以見到。
③神經係統軟體征出現。神經係統軟體征是為了與麻木、癱瘓等“硬性”神經係統體征區分開來而稱之為“軟性”神經體征。這些體征缺乏神經係統的定位。軟性神經體征有20~30種之多,約50%的多動症兒童可以有1~2種軟性神經體征陽性表現。這些體征的出現可以作為多動症診斷的參考指標。
在部分多動症兒童中,可以發現一些輕微的異常體征,這些體征缺乏定位意義和穩定性。這些神經係統軟體征在正常兒童中也可以見到,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消失。50%的多動症兒童有1~2種神經係統軟體征,這些體征的診斷價值目前在精神醫學界還有爭議,一般認為不能作為多動症的診斷標準而隻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在多動症兒童中神經係統軟體征有20~30種,常見有翻手試驗、指鼻試驗、閉目站立試驗、單足站立、單足跳躍、足尖行走、追視運動、伸舌閉眼試驗、持續開口試驗、利手試驗、知覺試驗等。主要做法:
翻手試驗是將被檢兒童將雙手並置在桌上,手心向下,拇指置於掌心,餘四指並攏。並將兩手食指靠緊並攏,然後把雙手都翻過來,並在原位將兩小指靠緊並攏。如此在“原位”反複翻動雙手,並逐漸加快速度。與此同時,觀察肋部擺動的幅度和雙手翻動時的姿勢,以肋部擺動度超過一個肋部寬度,或者翻動手時的姿勢笨拙者為陽性。
點指試驗是讓受檢兒童一手握拳,另一隻手用拇指依次接觸其他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如此往返數次,然後換另一隻手重複同樣的動作,也可以從反方向開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或雙手同時重複上述動作。此時觀察兒童動作的協調性,有無異常動作,以及點指錯誤。如果點指錯誤或不協調,不能依次點指者為陽性。
指鼻試驗是讓受檢兒童先用左手食指,後用右手食指指自己的鼻尖,睜眼和閉眼各指5次。此時觀察其在試驗中的協調性和出現錯誤的次數。多動症兒童往往動作過重,顯得很笨拙、錯誤次數常達3次以上。
9.診斷標準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 3)中,對多動症的診斷:多動症是發生於兒童時期(多在3歲左右),與同齡孩子相比,表現為同時有明顯注意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及活動過度或衝動的一組綜合征。症狀發生在各種場合(如家裏、學校和診室),男童明顯多於女童。
(1)注意障礙,至少有下列4項。
①學習時容易分心,聽見任何外界的聲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課不專心聽講,常東張西望或發呆。
③做作業拖拉,邊做邊玩,作業又髒又亂,常少做或做錯。
④不注意細節,在做作業或其他活動中常常出現粗心大意的錯誤。
⑤特別不愛惜東西(如常把衣服、書本弄得很髒、很亂)。
⑥難以始終遵守指令,難以完成家庭作業或家務勞動等。
⑦做事難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沒做完,又去幹別的事。
⑧與他說話時,他常常心不在焉,似聽非聽。
⑨在日常活動中常丟三落四。
(2)多動,至少有下列4項
①需要靜坐的場合難以靜坐或在座位上扭來扭去。
②上課時常做小動作,或玩東西,或與同學說悄悄話。
③話多,好插嘴,別人問話未完,就搶著回答。
④十分喧鬧,不能安靜地玩耍。
⑤難以遵守集體活動的秩序和紀律,如遊戲時搶著上場,不能等待。
⑥幹擾他人的活動。
⑦好與小朋友打逗,易與同學發生糾紛,不受同伴歡迎。
⑧容易興奮和衝動,有一些過火的行為。
⑨在不適當的場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險,易出事故。
嚴重標準是對社會功能(如學業成績、人際關係等)產生不良影響。病程標準是起病於7歲前(多在3歲左右),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已至少6個月。確診需排除精神發育遲滯、廣泛發育障礙、情緒障礙。
10.鑒別診斷
兒童多動症可合並各種心理障礙,許多心理問題也可存在注意障礙,因多動症在臨床上常有學習困難、情感障礙、反抗行為、攻擊行為、多動、動作不協調及人格障礙等表現,故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精神發育遲滯:多動症兒童雖然有多動、注意力渙散、任性、衝動、學習困難等症狀,但他們並不是弱智的低能兒。相反,他們中有的人天賦還很高,隻是由於他們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專心學習,導致學習成績落後於同齡孩子,因此容易給人一個“愚笨”的假象,被誤認為是智力低下,甚至有的孩子被送入低能學校去學習。而精神發育遲滯兒童有時也可以出現多動、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應對這兩種疾病加以鑒別。對於多動症與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可以依據下列幾點來鑒別。
①多動症兒童的學習成績常不穩定,時好時壞,如果有老師及父母的督促,學習成績會很好,若一放鬆,學習成績就會明顯下降,故有人形容多動症兒童的學習成績特點是呈“波浪形”。而精神發育遲滯兒童雖經嚴格督促加強輔導,但學習成績提高不明顯,有時甚至無效。
②精神發育遲滯兒童除了學習成績差以外,尚伴有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他們不會或不善於與他人交往,動作呆板,幼稚,嚴重者甚至生活也難以自理,他們出生後常有窒息史、驚厥史,頭顱CT顯示有程度不同的腦萎縮等改變。
③精神發育遲滯兒童的智商常低於70分,而多動症兒童的智商大多正常或稍偏低。
④精神發育遲滯兒童除智商低、學習困難外,常合並有注意障礙,多動症狀,如果二者難以鑒別時可以試服呱甲酯、匹莫林等抗多動症藥物以資鑒別。多動症兒童服用後注意力集中,學習專心,認知能力有所提高,學習成績可以明顯提高。此時進行智力測驗,智商明顯提高,而智力低下兒童服用後,可以安靜些,注意力有所集中,但學習成績和智商仍不會提高,智能狀況無改變。所以,精神發育遲滯兒童的這種多動症是繼發的。
(2)正常頑皮兒童(與年齡相適應的多動):多動症兒童特別是輕症者的臨床症狀很容易與正常頑皮兒童相混淆。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通過活動可以廣泛地與外界接觸,接受外界的信息也多,認知能力也隨著之提高。對於頑皮兒童,可以表現為:①具有貪玩、調皮、好奇心、上進心;②雖也有注意力分散的時候,但大部分時間仍保持較好的注意力,尤其是對感興趣的、新奇的事物更是專心致誌,如聽故事、看電視、畫圖畫等能夠長時間不分心;③他們的動作協調靈活、反應敏捷;④為了貪玩常草草完成作業,並不拖拉;⑤在集體活動或遊戲時能遵守規則;⑥對老師、父母的教育都能聽從;⑦上課時能靜坐聽講,自我控製能力較強,學習成績優良,一般不發生學習困難。
而對多動症兒童,其與正常頑皮兒童的鑒別要點有以下:①多動症兒童活動常無目的性,活動多有始無終,雜亂無章,不停地變換花樣,如一會兒玩鉛筆、紙屑,一會兒做鬼臉,一會逗引同學發笑等;而頑皮兒童的多動常出於某種動機,要達到某種目的,如向旁邊的小朋友借橡皮用,老師提問時為了表現自己不舉手就回答。②多動症兒童的行為常不分場合,不顧後果,無法自製;而正常頑皮兒童的多動受時間、地點以及環境因素的限製而有所約束,如當外校老師來聽課時,多動症兒童多不能自控,而正常頑皮兒童則在老師交代後能安靜聽課,遵守紀律。③多動症兒童對有興趣的和新奇的遊戲及娛樂活動,也不能產生持久的注意;而正常頑皮兒童對有興趣、新奇的娛樂活動及遊戲能持續注意,並能堅持很長時間。④多動症兒童的行為對老師和父母的勸說無效,屢教屢犯;而正常頑皮兒童的行為在老師和父母的啟發教育下會有改進,並且要隔相當長的時間才能重犯。
(3)特殊學習技能發育障礙,語言及閱讀障礙:特殊學習能力發育障礙與兒童多動症在學齡兒童中發生率都較高,兩者伴隨出現的機會也較多,但多動症兒童的學習成績不良主要是由於多動及注意力渙散而影響學習效果;而兒童特殊學習能力發育障礙主要是因不能聽懂和理解老師的授課內容,而造成學習困難,兒童在聽、說、讀、寫、推理、算術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麵存在缺陷,並由此引起兒童的多動和注意障礙。所以,這類兒童的多動及注意力渙散也是繼發的。多動症和特殊學習技能發育障礙,都需要排除精神發育遲滯,診斷才能成立。
(4)孤獨症及其他精神障礙(適應障礙、行為障礙、躁狂症、思維障礙、強迫思維、焦慮症及抑鬱症等):孤獨症兒童也常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過多、東張西望及各種刻板古怪的動作,常被誤為多動症。
①孤獨症的發病率較多動症明顯少,1萬名兒童僅有2~3名,男比女多,出現的症狀較多動症早。
②孤獨症兒童從小與父母無親近表現,如不會對人微笑或做適當反應,缺乏情感交流,稍大點的兒童不願意與小朋友一起玩,不理人,不說話,喜歡孤獨一人,對親人不親。而對非生物的東西,如玩具、書本、毛毯、竹筷等會發生特殊的依戀;而多動症兒童則無此表現。
③孤獨症兒童語言不發育或退化,語言不清,不會用詞,甚至不會說話;而多動症兒童則無此表現。
④孤獨症兒童動作刻板離奇,一種動作可以反複操作不停,如嘴鼻抽動、聳肩、咬手指和衣袖等,與外界隔絕,對刺激麻木不仁,不聽勸說,不聽指令,我行我素;而多動症兒童的動作多笨拙,與外界無隔絕,其行為可在外界的影響下而發生變化。
⑤孤獨症兒童的智力明顯低下,而多動症兒童智力基本正常。但孤獨症兒童有時可以表現出特殊的技能,如計數、唱歌或繪畫等。
⑥呱甲酯試驗性治療對多動症兒童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而對孤獨症兒童無效。
⑦嚴重的孤獨症可以發展成為精神障礙,表現似精神分裂症,有時會表現出不怕危險,無意識的狂笑或無休止哭泣;亂發脾氣等症狀。而多動症兒童雖然有各種行為的問題,但不會發展為精神分裂症。
(5)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與多動症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疾病,可以通過一些要點加以鑒別。
①精神分裂症兒童精神活動與環境脫離,與親人疏遠,情感淡漠,有時表現為無端恐懼,緊張情緒,意誌活動減退,生活懶散,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多動症兒童無以上表現。
②精神分裂症兒童的思維、情感和行為與周圍環境不協調,有思維障礙,如思維貧乏,表現為言語的減少,語言內容貧乏,思維破裂,上語不答下語,言語間缺乏內容和邏輯上的聯係。而多動症兒童無此表現。
③10歲以上的精神分裂症兒童可以出現妄想。如非血統妄想,認為自己的父母不是親生的,而是另外一些名人;關係妄想,認為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議論自己,譏笑自己,雖然沒有聽見,但從他們的表情、動作上都可以看出來,有時感到電影、電視裏講的事情也與自己有關;被害妄想,感到有人要謀害自己,迫害自己。這些症狀在多動症兒童中沒有。
④部分精神分裂症兒童可以有感覺、知覺異常,可以有幻聽、幻視及感知綜合障礙,如感到自己的頭變大,這在多動症兒童中無此症狀。
⑤精神分裂症兒童有36%~64%有陽性的精神分裂症的家族史。
⑥精神分裂症和兒童多動症難以鑒別時,可用呱甲酯試驗性治療。精神分裂症兒童服藥後症狀會明顯加重;而多動症兒童服藥後症狀會迅速控製而改善。因此,可以根據治療效果來加以鑒別。
(6)抽動 穢語綜合征:抽動 穢語綜合征又稱多發性抽動症。臨床上表現為短暫、快速、突然、複發性程度不同的不隨意運動。表現為頻繁瞬目、擠眉、吸鼻、撅嘴、張口、伸舌、點頭。隨著病程進行性加重,抽動加重,可以出現聳肩、扭頸、搖頭、踢腳、甩手、或四肢的抽動,但同一兒童抽動較為單一,常在情緒緊張、焦慮時症狀有所加重,入睡後症狀消失;語言障礙表現為喉部發出“亢亢”“格格”音,甚至發出犬吠聲,且口中反複發出粗魯下流語言,個別音節、字、句不清,重音不當。性格急躁、任性、易怒。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下降,但大多數兒童能從事正常生活學習。抽動症狀呈波動性、進行性、慢性過程,根據全身不自主抽動,喉中不自主發音和重複穢語,病程長久,診斷不難。如查尿24小時兒茶酚胺排泄量增加常有助診斷;應用齊拉西酮、氟呱啶醇或硫必利治療效果好,根據以上特點,不難鑒別診斷。
11.治療
(1)藥物治療指征:學齡前兒童雖有多動症的症狀,但隻需要適當的引導教育和行為訓練,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大多不要藥物治療。當兒童上學後多動症狀逐漸顯露出來,注意力不集中,並有學習成績不穩定,學習困難,行為障礙時應及時給予藥物治療控製症狀。
①多動症兒童注意力不集中,在課堂上不能專心聽課,容易分心,在短時間內也無法靜坐,學習成績下降且影響課堂秩序和有行為問題,應盡快用藥。
②如果缺乏適合多動症兒童的教學班級或特殊學校,那麼應先用藥物治療。
③如果多動症兒童父母仍希望兒童保留在普通的班級裏,應先試服藥物4~6個月。
④如果多動症兒童在合適的特殊班級裏半年仍未進步,此時進行藥物治療對兒童學習成績的提高是有幫助的。如果治療越遲,越容易發生學習困難。所以,當兒童出現學習成績下降或學習成績不穩時,經心理醫生診斷為多動症後應不失時機地對其進行藥物治療。
(2)藥物治療:治療多動症的藥物可以分為精神振奮藥,α受體激動藥,非典型抗抑鬱藥,三環抗抑鬱藥和其他類藥物。
①精神振奮藥。包括呱甲酯、匹莫林、苯丙胺,約80%的多動症兒童,不論男女,對興奮劑的治療均有效。其作用機製可能是作為一種兒茶酚胺遞質的激動劑而起作用。呱甲酯可能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的激動藥,可以抑製單胺氧化酶,阻滯神經元對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的回吸收,並促使神經元釋放這類神經遞質,使注意力不集中改善,加強了兒童的自控能力,振奮了精神,提高了學習效果。用藥劑量一般每次0.3~0.6(或0.8)毫克/千克體重,每日2次,按小學生體重20~30千克計算,每次用量5~10毫克,每日最大劑量不宜超過40毫克。否則可以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由於多動症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的心理障礙性疾病,療程要長,短則半年一載,長則可3~5年以上。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先每天早飯後上學前服5毫克(半片),1周後如效果不明顯,又無不良反應,可每周遞增5毫克,直到有效為止。一次最大劑量以不超過20毫克為準。呱甲酯排泄較快,藥效隻能維持半天,應在中午補充早晨的半量,午後及晚上不服,以免影響睡眠。必要時在下午3點前可再加服早晨的半量1次,即在早晨服10毫克,中午服5毫克,下午3點前服5毫克,共3次。對完成家庭作業及考試有幫助。為避免產生耐藥性和藥物的不良反應,在周六、周日、假日及不學習時可以停藥。應用呱甲酯有食欲減退、頭暈、頭痛、失眠、胃痛、惡心、嘔吐、心悸、口周及麵色蒼白、皮疹等不良反應,以食欲減退最明顯。一般應從小劑量開始用藥,不良反應就較輕或者會逐漸消失,以後逐漸適應。有癲、高血壓病史的兒童慎用。而匹莫林半衰期為12小時,作用時間較長,可維持8~12小時,每日1次,不用多次服藥,較呱甲酯方便。開始劑量為每日早晨10毫克,飯後服用。一周後效果不明顯者可以再增加至20毫克,直到獲得滿意療效為止。一般很少增加到60~80毫克,劑量每日不應超過100毫克。該藥起效緩慢,有時服藥2~3周後才出現明顯效果。不良反應較呱甲酯輕,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失眠、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常發生在治療的最初幾周,大多數為暫時性的,一般3~6個月體重可以恢複。對肝功能有一定的影響,故治療前和治療期間應檢查肝功能,有肝病的兒童慎用。兩藥合用是目前較理想的用藥方法,開始每日早晨各服半片(呱甲酯5毫克,匹莫林10毫克),如無效可以逐漸加量。如每日早晨各服1片或中午加呱甲酯半片,最多可以加至每日各2片。如果無效應找醫生指導或換藥物。
②α2受體激動藥。主要應用可樂定。其作用機製可能是通過激活抑製性突觸前受體,阻滯去甲腎上腺素進入大腦,又使去甲腎上腺釋放減少,抑製多動行為。
可樂定是一種α2受體激動藥,近年來發現對多動症有一定的療效。可以作為精神振奮劑的替代藥物,尤其是對多動症伴有抽動症狀的兒童療效較好。多動症兒童服用後注意時間明顯延長,多動、衝動、任性、和發脾氣明顯減少。但注意力提高程度和記憶力明顯增強的作用不如呱甲酯。適應於過度興奮衝動、煩躁、攻擊行為、憂鬱和情緒脆弱,以及有抽動等不隨意活動者,是多動症合並抽動症的一線治療藥物。對服用丙米嗪不良反應較大的病人此藥為首選,可樂定與呱甲酯合用有互補作用,白天用呱甲酯,晚間用可樂定,可以避免單服興奮藥出現失眠的不良反應。開始劑量0.05毫克/每日(半片),逐漸增加至每日3~6毫克/千克體重。由於半衰期長,故在臨床上起效慢。也可應用經皮膠布吸收,可以延長給藥時間,每5~7日給藥1次,一般晚上給藥,第二周起每天晚上加1次0.05毫克,上學前服用。第三周起每晚上藥量可以加到0.1毫克,第四周起每天晚上加至0.15毫克,最大劑量1天不超過0.3~0.4毫克。如果鎮靜作用明顯,可把一天的總量分為3~4次服用,周末和周日不能停藥。但應用可樂定會有鎮靜、低血壓、心搏出量減少、頭痛、頭暈、胃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偶有反跳性高血壓、抑鬱、心律失常。2~3周後可樂定鎮靜作用消失,而控製攻擊及衝動症狀的作用明顯,如果劑量較大,可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加重。應用時應每周監測血壓,服藥2個月後應檢查血常規、肝功能及心電圖。一旦發現藥物不適應時,應在2周以上逐漸減少用藥直至停藥。
③非典型抗抑鬱藥。美抒玉、米氮平等藥物可以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故可能對多動症有一定的療效。由於非典型抗抑鬱藥物的不良反應小,所以往往成為以後多動症的治療藥物。其次,SSRI類藥物,如鹽酸舍曲林、氟西汀、西肽普蘭等可以增加多動症兒童的活動,可以幫助其完成學業。用法:美抒玉50~100毫克/日,晚睡前1次服用;米氮平15~30毫克/日,晚睡前1次服用;鹽酸舍曲林50~100毫克/日,早晨1次服用;氟西汀10~20毫克/日,早晨1次服用;西肽普蘭10~20毫克/日,早晨1次服用。
④三環抗抑鬱藥物。當用精神振奮藥和α2受體阻滯藥效果不佳時,或應用上述二種藥物副作用嚴重時,可以應用三環抗抑鬱藥。其作用機製可能與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有關。故對多動症有一定療效。地昔帕明半衰期為24~72小時,較丙咪嗪長而不良反應少。用量:每日為1~4.5毫克/每千克體重,開始劑量為10~20毫克睡前服用,以後可以每隔日增加10毫克,達到每日100毫克,分2次(早晚)口服。有心血管係統的不良反應、口幹、胃腸不適、便秘、疲乏、眩暈、尿瀦留、失眠、皮疹、震顫及心肌損害(T波改變,P R間期及Q T間期延長,心率增快,心室內傳導損害,右束支傳導阻滯等),偶有白細胞減少。因此,如果已經用藥每日100毫克,2周以上時,應測定血清地昔帕明的濃度,並進行心電圖檢查。對13歲以下兒童不用或者限製應用此類藥物,癲患兒忌用。如果有右束支傳導阻滯應減少藥物的用量或停藥。因為這是心室傳導異常的先兆。
⑤其他藥物。近年來,報道安非他酮及去甲替林等新藥治療多動症也有療效,不良反應較少。
(3)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
①主要不良反應。食欲減退、胃痛、失眠、頭痛、好哭、抽動、眩暈、嗜睡、咬指甲、說話少、焦慮、欣快感、缺乏興趣、易激動、噩夢、沮喪、凝視。
②藥物治療的禁忌證。抽動症;精神障礙;內髒疾病或高血壓;過多焦慮或害怕;抑鬱症比多動症嚴重;有明顯的腦外傷;癲應慎用或禁用抗多動症藥物。
③藥物不良反應預防。服藥可以在進餐時及餐後進行,以減少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減輕胃腸反應。用藥以最小劑量開始,使人體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需要加大藥物劑量應逐漸增加,可減少或避免不良反應。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切不可未經醫生檢查和診斷,擅自濫用。父母不要求好心切,隨便給兒童服藥或隨意加大用藥劑量。如兒童有輕度厭食或胃腸道不適等反應時,仍可以堅持用藥,同時加用維生素B6、多酶片或中成藥,以減少不良反應。如果不良反應明顯,出現頭痛、失眠、惡心、嘔吐等症狀時,可以減少藥量或停用藥物,去醫生那裏診治。要每日觀察藥物的效果和不良反應,經常和老師保持聯係,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藥物要保管好,切不可以一次大量服用。
(4)藥物治療對兒童正常發育的影響:學齡期兒童正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此時有多動症表現的兒童,服藥後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痛不適、食欲減退或不思飲食,於是父母認為藥物要影響兒童的正常發育,大腦受抑製而影響今後的智力發育。有研究表明:服藥兒童在體格發育方麵並不比不服藥的兒童差。在臨床上可以發現,精神振奮藥的副作用十分短暫,幾個小時後就代謝排泄。藥效過後,食欲可以明顯增加,如果中午不吃飯,晚上會加倍補償,隻要用藥劑量合適,不必擔心體格發育。另外,服用精神振奮藥後,多動症兒童上課能注意力集中、安靜、專心、作業完成順利,字跡工整,甚至一動不動,前後完全判若兩人,所以有部分父母擔心兒童變傻,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因為精神振奮藥,能促進神經遞質傳遞,是兒茶酚胺的激動藥。用藥後能使兒童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聽課,不易分心,思維敏捷,思路清晰,學習進步成績提高;可以同無多動症兒童一樣,成為學習成績優秀的兒童。
(5)藥物治療失敗的原因:精神振奮藥由於在體內半衰期較短,所以藥物在體內的作用時間也短,停藥後症狀就複發。所以,必須堅持長期、正規地治療。而部分多動症兒童的父母看到兒童服了幾天藥物,因藥物還未發揮作用,看不出效果也就停藥不服了,怕產生不良反應。也有部分父母看到兒童在服藥過程中出現一些輕度的不良反應,認為應用抗多動藥物可以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而擅自停藥。還有部分父母見服了幾天藥後有了明顯的進步,也停藥不服,這樣會使舊病複發,導致治療失敗。所以,治療不當及不正規的治療可能是治療失敗的重要因素。
(6)多動症合並抽動症治療:目前在多動症兒童中有部分兒童同時伴有抽動症,在應用精神振奮藥呱甲酯的過程中有使抽動症狀加重的傾向。所以不能用呱甲酯治療,而單用氟呱啶醇、硫必利類藥物效果不佳。最有效的藥物是α2受體激動藥,它既能增加注意力,又能減少衝動和多動,對多動症有效,對抽動症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
(7)多動症合並抑鬱症、躁狂症的治療:部分多動症兒童可以沒有多動的症狀,而表現為焦慮、抑鬱、注意力不集中和學習困難。此時應用精神振奮藥、可樂定效果不佳。可以試用抗抑鬱藥,能提高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效。常用藥物有丙米嗪和去甲丙米嗪,劑量從10毫克或20毫克開始,逐漸增加,最大1天不超過100毫克。抗抑鬱藥使用時應注意,①每日用藥2~3次,一般用3~6個月後停藥。②13歲以上的兒童多動症合並抑鬱症且興奮藥治療無效者可以試用。③家族中有心髒病、二尖瓣脫垂、猝死者的兒童慎用此藥,用藥前宜檢查心電圖、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④劑量逐漸增加時,每周觀察記錄療效和副作用。多動症發展到有嚴重的行為問題時,如狂躁不安、攻擊破壞、打人罵人等精神症狀,可試用氯丙嗪,劑量從每日12.5~25毫克開始,逐漸增加至有效劑量,一般每日1~3毫克/千克體重,分3~4次服用。不良反應有口幹、嗜睡、低血壓、白細胞減少等。該藥可以控製多動症的躁狂症狀及行為,有效後可用有效劑量維持,同時加用小劑量的呱甲酯,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8)多動症合並癲、精神發育遲滯的治療:有些多動症兒童同時伴有癲病史,嚴重癲兒童不宜用精神振奮藥治療,這類藥物可以誘發癲的發作,使癲加重。但呱甲酯用於輕度癲病人並無不良反應,也不會使癲發作及加重。這時可以在晚上用藥,以減少癲的發作,又可以減輕多動症症狀。對於輕度智力低下的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如合並多動症症狀,如果兒童無嚴重的攻擊行為和破壞行為,可以試用小劑量呱甲酯或匹莫林治療。能使兒童潛在的智力得到開發,用藥後對兒童的注意力,反應力,模仿性和記憶力有所提高。另外,可以根據病情程度,加用補腦、益智的中西藥物,以增加治療效果。
12.心理治療與心理谘詢
(1)對多動症兒童進行心理谘詢的目的、內容:對多動症兒童進行心理谘詢的目的是:主要幫助其克服注意渙散、多動的缺陷,協調父母與兒童之間的感情,消除師生間和同學間的矛盾,端正學習態度,樹立信心,提高學習效果。
①提供有關多動症的資料,包括通俗讀本,問題解答及治療方法等,幫助父母、兒童了解多動症的性質,從而掌握多動症的對策。
②提供充分的時間,與父母討論有關多動症的問題以及他們所關心的事情,解答疑慮,提高他們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
③幫助找出導致多動症加重的諸多因素,端正父母、老師、同學對多動症的認識,解除誤解、歧視和怨恨的態度,發展兒童的積極的品質。
④通過電話、信件、會談、走訪等形式,保持經常聯係及時向父母解答有關問題。
(2)主要谘詢方法
①門診谘詢。兒童及其父母來門診進行谘詢。
②信件谘詢。用信件的方式來回答兒童和父母提出的問題。
③電話谘詢。通過專線電話對多動症兒童及其父母進行谘詢。
④專欄谘詢。通過報刊、廣播、電視等宣傳活動對多動症的診斷治療進行公開解答。
⑤會議谘詢。召開小型會議,進行會談谘詢。
(3)心理治療方法:對多動症兒童可以采取一般性的心理治療、個別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一般性心理治療的主要方法有解釋、鼓勵、安慰、保證和暗示等,實際上與心理谘詢相似,主要向父母解釋多動症的性質,鼓勵其克服消極悲觀情緒,引導兒童樹立信心,鼓起勇氣,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提供實例來證明多動症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個別心理治療是對個別兒童進行深入係統的心理治療,該方法較一般性心理治療複雜。
①耐心傾聽父母和多動症兒童的敘述,要引導他們詳細提供病史資料,列舉日常生活和學校各項活動中的各種行為表現,把他們的一切疑慮和問題都傾訴出來,使他們對醫生產生信任感,使他們心情舒暢,增強對多動症的治療信心。
②與父母共同分析兒童的病情,幫助父母和兒童提高對疾病的認識。在收集病史資料的基礎上,與父母共同分析材料,幫助找出主要問題和問題的主要方麵。例如,思想不集中,活動過多,任性,易激惹,學習困難等方麵,如果學習困難是主要問題,而且特別是數學學習困難,重點要幫助兒童克服數學方麵的學習困難。同時,要對多動症的性質、識別、預防、預後等問題向父母和兒童講解清楚,幫助他們提高對多動症的認識。
③鞏固成績,提高療效,預防複發。多動症是一個慢性、較長時間的心理障礙過程,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針對兒童的情況持久地進行家庭治療,鞏固成績提高效果,防止複發。主要做法是:要從兒童實際出發,幫助兒童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陷,對兒童的要求要寬嚴得當,以鼓勵為主,誘導兒童好學上進,全麵促進兒童的發展。正確掌握好藥物的應用。加強同醫生的聯係,隨時取得醫生的指導和幫助。
還有一種治療方法稱為集體心理治療,主要是通過病人相互間的交流和幫助,發揮集體的積極作用,相互影響,促進疾病的治愈。例如,舉辦父母和兒童參加的多動症講座,應用通俗的語言,向他們講解多動症的病因、發病機製、症狀、治療及預後等,使他們對疾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組織兒童父母集體討論介紹各自的情況,交流經驗,相互啟發,促進疾病的恢複。製訂計劃,安排好學習、生活、娛樂和休息,協助處理兒童學習上的困難,消除各種思想顧慮,製訂出預防多動症複發的措施。參加集體心理治療的人數,每次15人左右,每周2次,每次2小時,以5~6次為1個療程。
(4)心理治療中注意的問題
①要認識到多動症是一個較長時間的心理問題,很難說出確切的發病日期。當父母帶領兒童來治療時,已經發病相當長的時間。一般在學齡前已經有很多多動症的表現,但往往到上學後才診斷,到小學二、三年級時才明確診斷,這是由於父母及社會對學齡前兒童的行為標準較寬容的緣故。兒童上學後,許多行為都有一定的標準和要求,因而使得多動症兒童症狀明顯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