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點愛卿也可放心,王子犯法於庶民同罪,何況他人!”
“其三,國君與變法之主政大臣必須深信不疑,不受挑撥,隻有君臣同心,方能使變法成功!”
聽到這,孝武帝動容了,走到鄭吉麵前,拉著他的手誠懇地說道:“朕斷不會再犯前錯。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一生,絕不負君!”
望著孝武帝真誠的目光,鄭吉被感動了,他跪倒在地道:“陛下如此待鄭吉,鄭吉粉身碎骨,永不負陛下!”
孝武帝趕忙將其攙扶起來,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
在入宮的詔車上,孝武帝簡單地將當前的朝局說了一下,原來中山王周璉由於大肆兼並土地,使許多百姓流離失所,又逢這百年未遇的大雪,所以那些災民便組織在一起,由一個叫林楓的人帶領下,占領了上穀的永樂。多次打敗了周璉派去征討的軍隊……
鄭吉也沒說什麼,隻是靜靜地聽著。
……
不一會兒,詔車已經進入皇城。
此時的群臣早已聚集在通明殿上,偌大的宮殿內百官聚集,就連久未上朝一直稱病在家的馮霖也到了。大臣們都為皇上不上朝而等候得焦灼不安。既不知道陛下身在何處?又不知為何今日不是朝會之日卻要召集百官議事?大臣們都站在殿內,互相交頭接耳。有人想要借故離開通明殿,卻被守衛無情地擋住了去路。這一舉動更使大臣煩噪不安,但又不敢喧嘩!
李誠此時有意無意地踱到馮霖麵前,低聲問道:“恩相,您可知道是怎麼回事?”
馮霖淡淡地回答道:“遇事不要慌張,自亂陣腳怎能成大事!”
李誠汗顏道:“學生受教了!”
正在大家亂哄哄地時候,一隊金甲武士踏著整齊的步伐來到了通明殿外,便鏗鏘列隊,守在殿外。盔甲鮮明,長矛閃亮。而帶隊將軍正是龍驤衛領軍使何洋的部將薑諒。
通明殿內驟然沉寂下來。大臣們的額頭冒出了晶亮的汗珠,一個個瞠目結舌,相互間用目光做著詢問:難道陛下駕崩了?還是要……眾人不敢再往下想了。
一時間,通明殿內的緊張氣氛達到了頂點。
武士列隊完畢,又是一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何洋手持長劍率領一隊帶刀親衛大步走進通明殿。何洋一擺手,頂盔貫甲的衛士在通明殿後邊肅然站成兩排,個個雙手拄刀,沉默挺立,就像兩排石雕武士一般。何洋則往大殿門口一站,朗聲高呼:“恭請陛下!”
大臣們趕忙按照往常序列站好。剛剛站好,就聽內侍尖利的報號聲:“陛下駕到!”隨著喊聲,兩名內侍前導,孝武帝一身明黃色的龍袍,頭戴冕旒冠,從容步入通明殿。等他安坐龍椅後,群臣伏地三跪九叩,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孝武帝微一抬手,笑著說道:“眾卿平身!”“謝陛下!”
待眾卿謝恩後站起身來,孝武帝說道:“宣丞相覲見——”門外內侍高聲報號:“宣丞相覲見——”
眾人一驚,議論之聲大起。自太祖皇帝代燕,丞相之職或置或廢,已經不長設,而中書省掌握機要,起草和發布詔令,已然成為了中樞,概因丞相的權力太大,在前朝甚至出現丞相把持朝政,意圖篡位之事。現在突然聽到“丞相”二字,眾人無不驚愕萬分。
就在議論之中,但見鄭吉身穿一領紫色朝服,玉帶纏腰,頭頂著紫金冠,從容不迫地走進通明殿。到了丹墀之下,三跪九叩。
孝武帝親自下殿拉著他的手走上丹墀,麵對著朝臣們說道:“眾卿家,我大周垂國已二百餘年,已是腐朽不堪。朕不為虛名,隻為強國!然何以強國?惟有變法!今鄭卿家提出‘強周論’。朕閱後,深感此乃強國之方略。特拜鄭卿家為丞相,晉鄴侯,主持變法!”
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一片嘩然。新黨人士為此任命感到歡欣鼓舞,而舊黨官員則無不咬牙切齒,如果眼神可以殺死對方的話,恐怕鄭吉早以萬箭穿心了。
……
北周隆興三年十二月二十日,鄭吉拜相,隆興變法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