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終(1 / 1)

求學的道理也是一樣,若能堅持到底,付出艱苦的努力,就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若不能堅持,半路停下來放棄攻讀,就會前功盡棄,如同一塊廢布一樣,成為一個毫無用處的人。

現在,有不少孩子做事精力不集中,多動不安,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情。這個問題是許多家長都在關注的問題,也是讓大家比較棘手的一件事情。孩子做事情往往隻有幾分鍾的熱度,不是虎頭蛇尾就是半途而廢。稍稍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打退堂鼓,不願意再堅持下去,這是沒有責任心的表現。

好的責任心是要靠堅強的意誌力和持之以恒的態度來維持的,而這恰恰是許多孩子所缺失的。因此,為了增強孩子的責任心,父母平時就應當注意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的良好習慣。

明明是我鄰居的孩子,好奇心很強,興趣愛好也很廣泛。他媽媽和我這樣說過一件事。

一次,明明和媽媽去農貿市場,在熙熙攘攘的市場裏,看見有一個農民在賣小雞。在一個大筐子裏,黃色的小雞胖乎乎的,一隻挨著一隻,伸著小腦袋嘰嘰喳喳地叫著。

明明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非要纏著媽媽給他買一隻。

媽媽說不買,原因是沒有時間去照顧小雞。小雞需要每天給它喂食,讓它喝水,太麻煩了。一聽媽媽說不買,明明急了,他對這些小動物充滿了好奇,多麼想養一隻小雞啊。

後來,明明和媽媽達成了協議:媽媽可以給明明買一隻雞,但明明必須負責每天給小雞喂食、飲水。

剛開始,明明對小雞充滿了好奇,每天做完作業,都要和小雞玩上一會兒,給小雞喂點小米粒,給小雞的碟子裏加點水。這些事,明明做得不亦樂乎。

可時間久了,明明就不能堅持給小雞喂食了,特別是有時候作業很多,他就忘記小雞的存在了。看到明明做事半途而廢,媽媽並沒有對著孩子嘮叨個沒完,更沒有諷刺、挖苦孩子。因為媽媽知道,這樣做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以致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不僅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還可以讓孩子自暴自棄,更加放縱自己。

一天,媽媽問明明:“明明,你聽過《樂羊子妻》的故事嗎?”明明搖了搖頭。但聽說媽媽要給自己講故事,明明還是很開心,讓媽媽快點給自己講。

於是,媽媽給明明講了《樂羊子妻》的故事:古時候有個叫樂羊子的人,他告別妻子到外地求學,但學習的艱辛,求學的清苦,使他感到很乏味。

他在書塾呆了一年後終於決定棄學返鄉。當樂羊子進門時,妻子露出驚喜而略帶詫異的臉,當她看到樂羊子那沉甸甸的行裝,臉上的笑容消失了,她似乎猜到什麼。妻子沒說什麼,隻是拿出一把剪刀,隻見她走到織布機邊,“喀嚓”一聲,便將織布機上織著的一匹布剪斷了。

樂羊子大叫起來,真是太可惜了!這是一塊圖案精美的花布,隻差一點就要完工了。“這本是一塊快要完工的布,但我剪斷了它,它便成了一塊廢布。”妻子說,“求學的道理也是一樣,若能堅持到底,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但若不能堅持,停下來放棄攻讀,就會前功盡棄,如同這塊廢布一樣,成為一個毫無用處的人。”樂羊子低頭不語,他感到非常羞愧,若不是妻子諄諄教誨,自己豈不是會虛度光陰,成為一個無用之人?想到此,樂羊子便打起行裝,決心回到書塾去完成學業。

聽完故事,明明低下了頭。他也為自己的半途而廢而羞愧。

培養孩子做事有始有終、負責到底的良好習慣,交給孩子去做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家長都要全程地監督,發現問題及時地糾正,決不允許孩子做到一半就隨意放棄,要讓孩子從頭至尾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完做好才能罷休。

這樣,孩子才不會在學習時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而是在責任心的促使下,激發更大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