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樂觀自信(1)(2 / 3)

有一個很普通的小家庭,夫妻相濡以沫,孩子也十分聰明懂事,家庭和睦幸福,讓很多人都羨慕不已。一次,妻子邀請朋友在她家聚會,一位飽受婚姻之苦,為了孩子勉強維持婚姻的朋友問她家庭幸福的秘訣。

她笑了笑:“哪有什麼秘訣啊?我們覺得都是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所以我們把一句話作為家庭生活準則——‘把快樂帶回家,情緒到家門口為止’,哪怕受了再大的委屈,在家裏都要開開心心,因為維持家的溫暖是家庭成員的責任!”

聽完了她的講述,大家若有所悟,暗暗尋思起來。

臨走換鞋的時候才發現在她家的門口赫然貼著一張招貼:“情緒到家門口為止”,大家不由歎服。

有時候,家庭的氛圍完全取決於你工作後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回家。如果你帶著笑臉走進家門,快樂的孩子會更快樂;而如果把工作中的煩躁帶回家,家庭的氣氛就會變得壓抑。

用快樂感染孩子,讓他感受你的快樂,那麼快樂就會傳遞開來,家庭就會變得溫馨和美,自然也就少了許多的爭執,家人之間的關係就會變得融洽。

那麼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性格呢?早教專家認為,與人關係融洽是快樂的一個重要條件。孩子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前提是:他們與父母的關係要好,尤其是與媽媽的關係。研究也表明,在孩子和父母早期交往的過程中,如果媽媽的感情不投入、態度不專一以及情緒不穩定,都會給孩子情感上帶來不良影響。因此,媽媽要傾注全部的愛,讓孩子情緒穩定,心靈安定,這樣才能促進孩子智能的健康發展。

另外,幫助孩子尋找持久快樂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要生活得快樂,家庭中時刻洋溢著充滿愛與溫馨的氣氛。

多數人都以為剛生下來的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大人的喜怒哀樂和他們沒有關係。但其實嬰兒對母親心情的體察就像天線一樣靈敏。成人的心情、家庭的氣氛對兒童情緒行為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孩子的父母總是吵架,孩子就會在表情中流露出陰沉憂鬱,雖然他不能理解父母吵架的原因和內容,但他能感覺到父母間互相憎恨與仇視的情感,並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據說,那些前往婚姻指導中心請教離婚問題的年輕媽媽和她們懷裏抱著的嬰兒,都是同樣一副黯然神傷的表情。

很多少年犯的資料記錄也顯示,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在一個不幸的家庭環境中度過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幼兒期的,或是父母離異,或是父母常年不和,或是父母不在身邊,缺少關愛。

日本早教專家井深大先生指出:人從懂事時起,所有的心理變化和行為的方式,都是嬰幼兒時所受的無意識經驗造成的。孩子積極性格的培養,其實也無需用什麼特別的方法,隻要父母和睦相處,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就是最好的辦法。保護孩子天性中的自信

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專家們和4歲幼兒一起玩高塔平台遊戲:桌上放著一座玩具塔,塔邊連著一個平台,平台上有一隻閃光的金屬球。專家對幼兒說:“這就像小電梯,你得把平台拉到塔頂,又不讓讓小球落下來。”幼兒每次嚐試,小球都會掉下來。專家問幼兒:“你覺得行嗎?”盡管參加的幼兒數次努力都未能把平台拉到塔頂上,但他們都說自己能行,相信自己是會成功的。而事實上,專家們所提出的要求,對幼兒來講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這個實驗說明:年幼的孩子天性都很自信,他們相信隻要自己努力,任何事情都會獲得成功。所以,做父母的要做的不是如何建立自信,而是如何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很多幼兒表現得不夠自信,都是因為嬰兒期時天性中的自信未得到良好保護。

媽媽們應該首先來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足夠自信。孩子的自信心表現在語言、情感、行為等各個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