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送給孩子最珍貴的禮物——樂觀自信(1)(1 / 3)

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保護孩子天性中的自信

體驗成功可增強自信心

小提琴教育有助於培養領導能力

培養孩子自信心的三個法則

不要在人前揭露孩子的缺點

積極的關注帶來積極的心態

當生活像一首歌那樣輕快流暢時,笑顏常開誰都能做到;而在一切事情都不妙時仍能保持微笑的人,才是真正的樂觀。教會孩子永遠看到希望,烏雲的後麵是一如既往的陽光燦爛;教會孩子輸了什麼也不能輸了心情,有了好心情,便是成功了一半。把自信和樂觀送給孩子,他的人生會因此而充滿陽光!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習慣決定人生,性格決定命運。愛因斯坦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誌,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

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生的幸福,媽媽要重視孩子的性格培養。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等到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之後,再後悔就來不及了。一個人如果能力不足,可通過培訓提高,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總可以開發出來。但一個人的性格如果有缺陷,要改變起來,就困難多了,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在一定條件下,性格還決定著能力的發揮。如果一個人的性格與所從事的職業很契合,就有利於他在職業上獲得成功。因為從事適合自己性格的工作,通常能讓人發揮特長、樂意投入,對工作有高度的承諾和責任心,更能勝任工作,並獲得更大的快樂和成就。反之,如果性格與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無法發揮。這些都證明性格確實比能力更重要。

然而,媽媽們總是重視能力的培養,她們關注孩子的智商是否得到發展,知識是否得到增長,創造力是否得到開發,但卻忽視了判斷力、價值觀或感受性等方麵的教育,這種忽視直接導致孩子的性格不能得到合適的引導。

孩子性格上的優點與缺點,主要和媽媽的教育有關。因為媽媽每天的行動與感情就已經是教育了,這些潛移默化中的影響比任何教育力量都大。

一個五音不全的媽媽如果每天唱歌給孩子聽,那麼孩子自然也會唱出音不準、調不對的歌。同理,性格陰沉、憂鬱的媽媽撫養出的孩子也會性格陰鬱。

可以說,媽媽的性格將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因此,媽媽對孩子性格的培養應該比對能力的培養花費更多的心思,更加小心翼翼。

性格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塑造的。隻要媽媽選對正確的教育方法,就能夠讓孩子擁有健康良好的性格:

首先,要對孩子加強管教。

管教孩子其實是一門藝術,太寬了起不到教育效果,太嚴了又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隻有寬嚴有度,並采用能被孩子接受的管教方式才能教育好孩子。

其次,培養孩子的良好性格,還要運用賞識教育,多尊重孩子,讚賞孩子,鼓勵孩子。

父母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表現,學會賞識孩子,你的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完美的性格。

最後,教育孩子要講究技巧。

媽媽必須清楚什麼時候該鼓勵孩子,什麼時候該給孩子潑冷水,什麼樣的溝通是孩子喜歡的,什麼樣的錯誤應該被原諒。

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培養起來的,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努力探索,使孩子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

每個孩子都需要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這樣才能迎接未來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難和挫折。心理學家認為樂觀既是一種心境,也是一種性格。樂觀的心境來得快,去得也快,而樂觀的性格則是比較穩定的,它表現為一種良好的情感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