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健全孩子的人格(2)(2 / 3)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很愛纏著大人。大人到哪裏他們也要跟著去,寸步離不開大人。也許有人認為,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孝順父母,殊不知這正是孩子依附心理的表現。如此缺乏獨立能力的孩子,長大以後又會怎樣呢?!

可以說,在生活越來越富裕的今天,孩子依附的心理更加嚴重了。這已經成了許多孩子都具有的缺陷,他們的性格變得膽怯退縮,習慣躲在成人的背後求得安全。他們害怕一個人獨處,而且不相信自己能獨立做好一件事,幾乎事事都要大人幫助他們來完成。等上了小學,他們的課堂作業也習慣讓父母或別人來代替完成。毫無疑問,依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

這一類孩子往往以弱者的姿態出現,仿佛正處於遭受痛苦的苦惱之中。這個時候,他們幾乎對任何東西都無法滿意,老是顯得無精打采和心不在焉,他們喜歡抱怨所有的東西,喜歡哀求大人順從他們的心意。他們依戀大人,似乎整個的生命都與大人捆綁在一起。他們經常讓大人幫助自己,而自己卻很少嚐試著去做。他們喜歡哀求大人跟他們一起玩,給他們講故事,唱歌給他們聽,而大人不得不這樣做。如果不這樣做,他們就會哭鬧。

有時候,這類孩子的依附心理會以一種假象出現。他們每逢問題就愛問大人“為什麼”,給人一種假象,似乎他們正求知若渴,感覺他們好奇心旺盛,正是開發智力的關鍵時刻。然而事實正是如此嗎?如果你能夠進行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並沒有認真傾聽大人的回答,他們隻是一味地重複自己的問題,從來沒有學會解決這問題的答案,他們對大人一絲不苟的耐心解說並不十分感興趣。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需要利用這種簡單的手段,來維持大人在他們的身邊。

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依附狀態對孩子的危害,有的甚至對這種狀態十分滿意,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能控製孩子的思想和意誌,在管理孩子方麵省下了不少心。孩子不會跟自己頂著幹,不會讓自己憤怒得要爆炸,也就是說這種孩子並沒有讓父母煩惱。就因如此,父母就覺得這類孩子是乖的、可愛的,然而他們都看不見這種狀態對孩子的致命影響。

孩子將在父母的控製之下,放棄自己思維和行動的能力,這無疑會影響到孩子智力的發展。而且,孩子的這種依賴心理也很容易演化為冷漠、懶散。孩子天生所具有的活生生的創造潛能就這樣夭折和被扼殺了!責任心——健全人格的基礎

責任心,是一個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礎。每個孩子在幼兒階段就都曾表現出各種主動嚐試的願望,如自己要求獨立吃飯、試穿衣服、手髒了自己洗等,這正是一種責任心的萌芽。

一名中學生每天隻知道做自己喜歡的事,家裏的什麼事都不關心,也不懂得愛護體貼爸爸媽媽,這一點讓他的媽媽覺得很傷心。有一天,他的爸爸——一位在中央機關擔任多年領導職務的幹部,被組織派到另外一個城市當市長。上任離家那天,爸爸十分鄭重地對兒子說:“你媽身體不好,我走後就全靠你照顧了!每天晚上睡覺前請你關好門、關好窗、關好煤氣……拜托了!”爸爸鄭重其事的“拜托”讓兒子十分詫異,但孩子還是認真地點了點頭。一年後,當爸爸從外地回到家時,妻子激動地告訴他:“你走後兒子突然長大了,懂事了,對我十分關心,盡職盡責,每天晚上按時關門、關窗、關煤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