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愛孩子,先要了解孩子(1)(2 / 3)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不聽話?我說東,他偏向西,處處和我對著幹?他到底想怎樣?

為什麼我的孩子有什麼話都不和我說,把委屈和苦惱都藏在心裏?他想要我怎麼做?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不高興?我已經給了他那麼多,他究竟還想要什麼?

媽媽們又焦急又困惑,卻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麼。

那麼,就讓我們來聽聽孩子的回答吧。一個美國的孩子曾經給父母寫過這樣一封信:

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麵,請讓我自己慢慢觀察一切事物,並希望您不要過多地對我加以限製。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隻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對待我應像對待您自己一樣。

我需要您不斷鼓勵,不要經常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可以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罵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我會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請讓我和您一起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裏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裏得到歡樂一樣。

其實,孩子的需要很簡單:要媽媽能理解他,不要對他苛求完美;要媽媽多用點兒時間陪陪他,不要讓他一個人孤孤單單;要媽媽多多鼓勵他,不要經常批評責罵;要媽媽給他一些自由,讓他自己嚐試去做事。

要理解孩子並不難,隻要你能將心比心,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為他考慮,就會理解並感受到孩子的喜怒哀樂。

女孩文文的幼兒園要進行聖誕節大聯歡,老師在很久之前就告訴文文和媽媽一起準備一個節目。當時文文興奮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在聯歡會上跳個舞。怎麼樣?”媽媽很開心地答應了下來。於是,兩個人每天晚飯後都開始排練。媽媽雖然對跳舞很在行,但這次的舞蹈動作全都是文文自己編排的,媽媽隻是積極地配合她。看著文文熱情高漲地投入到排練中,媽媽感到十分高興,她希望這次表演會很成功。

然而,就在聖誕節的前幾天,老師突然通知媽媽說:“文文媽媽,很不好意思,這次聖誕聯歡你和文文的節目恐怕不能上了。因為你已經作為家長代表要在會前發言,如果再表演節目,恐怕……嗬嗬!”

文文媽媽很理解老師。可是,這話該怎麼和文文說呢?文文都排練了那麼久,心裏一定會難過的!

回家後,媽媽還是婉轉地把老師的意思告訴了文文,沒想到,文文當時眼淚就流下來了。媽媽猛然意識到文文的心裏一定產生了巨大的失落感。是呀,設身處地地為文文想一想,她認真又辛苦地編排、練習了這麼多天,就為了聖誕聯歡時能為大家表演,一展風采,結果突然被告知節目取消了,她的心裏能不難過嗎?

媽媽認真考慮了一會兒之後,給老師打了一個電話:“張老師,我想知道如果我不當家長代表,我和文文的節目還能上嗎?因為這次表演對文文和我來說都很重要。當然,如果確實安排不了,就不為難您了。”

老師想了想同意了。文文聽到這個消息後,高興得跳了起來!

文文媽媽真是個體貼孩子的好媽媽,因為她懂得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和感受。如果她隻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就會覺得一個小節目,上不上都是無所謂的;如果她隻從老師的角度去考慮,就會認同老師的想法,並會很願意協助老師;但她不僅從自己和老師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理解孩子失落的感受,因此積極努力地尋求最好的解決辦法。最終她做到了!不僅為孩子爭取到了機會,也讓老師不再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