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的藝術
朋友有一個3歲的女兒,聰明乖巧,活潑可愛,人見人誇。有一次,一位朋友到這家做客,看到這麼可愛的小孩子,像別的人一樣忍不住地誇獎了孩子一番。聽了誇獎,小女孩顯得很高興,甜甜的小嘴不住地說著“謝謝阿姨”。
過了一會兒,家裏又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因為隻顧著和這個小女孩的媽媽說些事情,就沒顧得上和這個小女孩打招呼。
這時,小女孩拿了一個蘋果給先來的一位客人。當媽媽問她為什麼不給後來的這位客人拿個蘋果時,小女孩有點兒生氣卻振振有詞地說:“她沒有誇獎我。”
一位中國專家到北歐某國做訪問學者。一個周末他到當地一位教授家裏去做客。教授5歲的小女兒滿頭金發,漂亮的眼睛如同清澈湛藍的一潭湖水。收下客人送的中國禮物後,小女孩奶聲奶氣地微笑著道謝。朋友禁不住誇獎說:“多麼漂亮的孩子呀,實在是可愛極了!”
教授在中國專家誇完孩子之後,當時並沒有說什麼,等女兒走了之後,她的臉色嚴肅了起來:“你傷害了我的女兒,你要向她道歉。”這個中國朋友大驚:“我一番好意誇獎她,傷害二字從何談起?”教授輕輕地搖了搖頭:“你是因為她的漂亮而誇獎她,而漂亮這件事,不是她的功勞,這取決於我和她父親的遺傳基因,她的漂亮與否跟她個人基本上沒有什麼關係。可是現在孩子還很小,不會分辨,你的誇獎會讓她認為這是她的本領。而且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這會在很大程度上給孩子造成某種心理上的誤區。其實,你可以誇獎她的微笑與有禮貌,這些是她自己所努力的結果。因此,請你為你剛才的誇獎道歉。”這位女教授聳了聳肩說道。
於是這位中國專家十分正式地向教授的小女兒道了歉,同時表揚了她的微笑和有禮貌。從那以後,每當看到漂亮孩子,他都會對自己說:“忍住你對他們容貌的誇讚。”
誇獎是一種藝術,不適當的誇獎很可能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就像上麵所講的國內家長,一旦別人誇自己的孩子長得漂亮,他們總是很高興,以為這是孩子的長處,使得孩子形成了虛榮的心理,認為自己長得漂亮,不管是誰見了都要誇自己兩句。然而,你可以誇孩子的智慧,可以誇孩子的誠實,但就是不能去誇孩子長得如何漂亮,因為那是父母給他的,不是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或努力所換來的。哪些地方該誇,哪些地方不該誇,如何去誇,中西方父母有著各自不同的觀點,也正是這些不同的觀點,形成了孩子不同的做人觀念。
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說,誇獎孩子要采取一種平淡溫和的態度。因為孩子並不是一件可供欣賞的瓷器或是一片可供撫摸的羽毛,在他們柔軟的心靈中,每一次不當的誇獎都可能會留下不可估量的後果。
適當的懲罰,是愛
“五一”勞動節到了。老師給文明布置了好多的作業。這是7天的長假,所以文明並不著急,可是文明的爸爸就不一樣了,他看到兒子天天玩,心裏很著急。
“兒子啊,你的7天假期已經過了3天,可是你的作業還沒有寫完呢,你什麼時候開始啊?”爸爸帶著質問的口氣對文明說。
“哎,不著急,不是還有4天嘛,放心吧,我會寫完的。我累了,想睡覺!”兒子滿不在乎地說。
“什麼,你還不著急啊,你的作業如果寫不完怎麼辦,快點起來寫,不能睡覺,不寫完不讓睡!”說著爸爸就把文明給拉了起來。
“嗚嗚……不啊,我要睡覺,不要寫作業!”說著文明就哭了起來,聽見哭聲的媽媽急忙跑了過來。
“哎呀,好了,不要吵了,文明不哭啊!作業不寫就不寫了嘛,為什麼要把孩子給弄哭呢?明天不是不去學校嗎,明天也可以寫啊!孩子累了,就讓他休息吧!”媽媽邊責怪爸爸邊哄孩子說。
“哎呀,這孩子不給點懲罰不行,長大以後養成拖拉的習慣那該怎麼辦啊!”爸爸有點生氣地說。
“好了好了,明天再讓孩子寫就行了,你也去休息吧!”媽媽敷衍了爸爸幾句,就把他趕出了文明的房間。
在一個加拿大家庭裏,有一天,父親保羅和一家人在餐廳吃飯。兒子約翰尼一坐下來就開始玩起了他的刀叉,而且還故意將吃飯的刀叉扔到了地上。他的父親不動聲色從地上撿起刀叉,重新將刀叉放在原來的位置,並且用堅定的口氣對約翰尼說“不能這樣”,可是約翰尼還是繼續拿起刀叉往餐桌的下麵扔去,並生氣地喊叫起來。保羅平靜而堅定地將約翰尼手中的刀叉拿走,將約翰尼抱進自家的汽車,並用嚴肅的口氣地對約翰尼說:“約翰尼,你在吃飯的時候把刀叉扔在地上,嚴重影響了其他人。我告訴過你不能這樣做。因為我愛你,因此我希望你必須要學會服從。現在我要讓你明白我剛才所說的‘不能這樣’到底是什麼意思。”保羅在約翰尼的小屁股上以適當的力度拍了五六下。此時受了懲罰的約翰尼頃刻間就安靜了下來,而且立刻明白自己的爸爸根本就沒有跟他鬧著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