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有孩子的審美觀(1 / 3)

從某個時刻起,家長會發現孩子越來越“多事”了:吃蛋糕時隻拿大的;絕不用不完美的紙;小小年紀就要自己挑選衣服;熱衷於打扮自己……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她們處於一個叫做“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她們對各種各樣的事物都會表現出極度的完美,對自我形象更是嚴格要求。

捕捉孩子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孩子的成長就是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在各種敏感期中,其中有一個叫做“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這段時期,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變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水果上不能有斑點,拒絕吃半塊的麵包,牛奶不能灑出一滴,美工紙不能有折痕,除了挑剔吃的和用的,孩子又開始關注身邊的環境和自我的完美。總之,隻要是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他們不是哭鬧,就是奮力將之恢複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如果孩子經常出現類似行為,就說明他們已經進入生命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發生在孩子兩歲半到5歲之間,這一階段的發展是螺旋式的。

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他們自身會產生一定的審美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敏感期。在審美敏感期剛剛到來的時候,孩子對食物有著強烈的要求,要最大的、最光亮的、最完整的就是他們的唯一標準。比如說,一個蘋果從中間切開給孩子一半,他會非常痛苦,而隻有完整無缺的才會讓他們喜笑顏開。作為家長,千萬不要認為這樣的孩子就是一種任性,其實他們隻是在暗示你:我到了審美的敏感期,那些不完整的、不完美的食物隻會讓我產生痛苦的感覺,我是無法接受的。

對食物要求完整的敏感期過後,孩子會對物的完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玩具不能缺零件、衣服不能掉扣子、畫筆不能有磨損、裙子不能有褶皺……總之,孩子眼裏的所有事物都必須是完美無缺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審美敏感期就逐漸轉化為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道路上,孩子開始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孩子,她們開始樂此不疲地挑選自己的衣服,和媽媽爭執今天到底是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紮什麼辮子、戴什麼發卡,嚐試媽媽的化妝品,鍾情蝴蝶結和各種閃亮的發卡,偏愛某種顏色,這一切都是這一階段可能的行為表現。雖說很多時候,她們常常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這份“臭美”的勁頭兒也會讓家人哭笑不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時正是她們剛剛開始學會怎樣讓自己更美的關鍵時刻。尤其是對於女孩子來說,4歲時開始出現的審美意識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伴隨著孩子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而後一步步發展為對環境、藝術作品、品質的完美追求。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能夠敏銳地感知環境和氛圍的變化,能夠挑選美好的環境生活、美好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

不可否認,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當然也是孩子的天性。從兒童時期開始出現,保護它就是保護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也許,作為成人的我們不會認為有瑕疵的蘋果是不完美的,毋庸置疑,我們依然會對一個接近完美的蘋果驚歎,會為一個接近完美的自然對象或藝術作品而感懷。沒錯!完美會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孩子對完美的追求,同樣也表明孩子的精神世界正一步步走向豐富和深入。

然而遺憾的是,當孩子表現出敏感期的行為特征時,很多家長不是沒有發覺,而是覺而不察,或者覺而不知該如何幫助孩子。因此,當成人麵對孩子的種種“不當”行為時,他們隻會不耐煩,隻會對孩子批評或斥責。結果呢?隻會錯失良機,讓剛剛進入敏感期的幼小心靈無法充分體會到成長的美好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很有可能會變得膽小、孤僻,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

因此,當家長麵對孩子的種種“挑剔”和“不可理喻”,一定要學會放下你的所謂煩惱,而是要發自真心地去理解孩子的那顆追求完美的心。當你把孩子的一個個“無理要求”當成是孩子成長的一個個機會,那麼,我們可以肯定,到那個時候,你自然找到了打開孩子在這個特殊敏感期的神秘鑰匙。

成長日記39:拒絕吃不完整的食物

丁丁3歲時的一個早晨,嚷嚷著要吃蛋糕,幸好昨天給爺爺買的蛋糕,還剩下幾塊,就給他端了一盤。當我順手把蛋糕掰開,遞給丁丁時,他無論怎樣就是不要。更奇怪的是,看著自己本來喜歡吃的蛋糕,丁丁卻“嗚嗚”地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