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父母要通過自我心理調整,真正切斷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臍帶。即使親情再濃,他們與孩子也是彼此獨立的,父母的責任是有限的,義務也是有限的,能力更是有限的。
中國古人說: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做馬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次,孩子長大成人了,身為父母就不要再扮演強者和保護者的角色,而應該讓孩子意識到父母並非無所不能,而且正在變成弱者和被保護者。必須實實在在地把孩子當大人對待,實際上他已經長大成人了。你得給予他自由,鼓勵他獨立。隻有這樣,才能促進孩子的心靈成長,使其成為強者。
但是同時,父母也不要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應該獨立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在這個心理調整過程中,最痛苦的一環莫過於拒絕,即明確而堅決地拒絕孩子的經濟要求。當然,拒絕對孩子的補助可以逐步進行,但每一步都要堅決。隻有如此,才是自救互救之道,促進孩子自食其力。
對孩子來說,啃老的實質是害怕心理“斷乳”。心理“斷乳”也許痛苦,但卻無法逃避。為此,必須調整認識,知道人首先是生存,然後才是發展,自己養活自己已經是最大的成功。要勇於挑戰自我,從而激發自立的潛能。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奮鬥曆程給孩子談談。
雖然,今天的父母可能是成功富有的,但他們也是先讀書,然後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手頭十分拮據,入不敷出。必須讓孩子知道:所有人都要經曆這樣的過程。
在讓孩子獨立的具體方式上,父母可以鼓勵孩子逐步前進,幫助他們行動起來。比如說,馬上和孩子一起製定一份計劃,明確他們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怎樣賺錢,什麼時候開始獨立生活。如果給孩子經濟幫助,那麼這必須當作一筆投資來要求,而投資必須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達到目標。
再比如說,要求孩子從承擔家務開始做起,讓他們分擔做飯、打掃房間等家務;然後,讓他們走出家門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下來,鼓勵他們嚐試一些短期的工作,並進一步謀求比較理想的長期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小成功都會不斷自我強化,使孩子在自立的路上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47
禁果效應: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醫院裏每一個懷孕流產的少女背後,都有一對因拒絕教育而使孩子不知如何保護自己的父母。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問許多或瑣碎或嚴肅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讓父母感到棘手的無非是兩個話題:
性和死亡。
跟孩子談性可能很困難,但這很重要,因為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一課。在今天,網絡已經普及,性的話題在網絡和電視等媒體中也經常出現,但是媒體傳播的信息未必適合孩子接受。從父母和學校那裏獲得正確的性教育,是孩子應享受的權利。
孩子對性問題的興趣,絕不是在他看限製級影片之前才萌發的。嚴格說,當孩子一出生剛剛吃奶時,性教育就已經開始了,並且在此後洗澡、換衣服的過程中持續。有研究指出,孩子學會爬行後不久,他就注意到了生殖器的存在。
在2~3歲之間,孩子會經曆一個特別關注性征的好奇階段。他們會提出許多這方麵的問題,比如男孩跟女孩的區別、為什麼男孩站著小便而女孩卻蹲著感到不解,他們甚至會好奇如果小雞雞沒有了會怎麼樣。
對這些問題,隻需要在合適而且比較自然的機會,用事實來回答。可以講講人體構造和男女兩性身材構造上的差別,並給予孩子們一些美學教導。要讓孩子明白,正是生殖器官結構上的不同,長大後女孩子可以生寶寶,而男孩子卻不行。
另外,還得讓孩子相信,他的小雞雞不可能自己掉下來。
如果父母對性和裸體抱有清晰和健康的態度,那麼孩子的這類問題很容易回答。如果家裏既有男孩與有女孩,或者孩子能看到異性的孩子如何上廁所和洗澡,那他的好奇心就容易得到滿足,不再滿腹疑惑。
要知道,孩子們一方麵無比缺少這方麵的學問,另一方麵卻又對此十分好奇。假如沒有準確渠道取得這些學問,他們就會去尋覓其餘道路,從而輕易誤入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