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邊緣加工。氣割或機械剪切的零件,需要進行邊緣加工時,其刨削量不應小於2.0mm,刨邊的進刀量和刨削速度應根據工件的材質和厚度確定,每次進刀量基本控製在1~1.5mm左右。刨邊加工時,加工零件須緊壓在工作台上,刀刃與切線應正直。
⑥螺栓製孔。鋼結構製孔,應采用機械製孔(衝、鑽),並應嚴格遵守製孔機械技術安全操作規程。A、B級螺栓孔應具有H12的精度,孔壁表麵粗糙度Ra不應大於12.5um,螺栓孔徑、孔距偏差應符合規範要求。需製孔的零件,除須標十字交叉線確定其定位中心線外,尚應在以孔徑為直徑的圓周上,敲打不少於四點的控製樣衝印。
⑦構件組裝。組裝是將製備完成的半成品和零部件按圖紙規定裝配成構件或部件,它是焊接的前道工序。構件組裝前,應仔細核查零部件的編號,材質、尺寸和加工精度,其數量、規格、平直度、坡口角度、預留的焊接收縮量和加工餘量等均應符合要求。H型鋼的翼緣板拚接縫和腹板拚接縫的間距不應小於200mm,翼緣板的拚接長度不應小於2倍板寬;腹板拚接寬度不應小於300mm,長度不應小於600mm。組裝前,所用零部件連接接觸麵及焊縫邊緣30~50mm範圍毛刺、汙垢必須清理幹淨,組裝順序應根據結構形式、焊接方法確定,組裝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和防止焊接變形。
⑧焊接。鋼結構焊接工程專業性很強,要求焊工必須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書,在其考試合格項目及其認可範圍內施焊。焊前檢查接頭坡口角度、鈍邊、間隙及錯口量,均應符合要求。焊前應進行焊接工藝評定,並根據評定報告確定焊接工藝,按工藝文件要求進行焊前預熱、焊後保溫及消除應力處理。
3.2鋼構件現場安裝。
3.2.1構件進場驗收:鋼構件應在安裝前進行全麵檢查,包括鋼構件的編號、長度、截麵尺寸,平麵對角線、坡口角度、安裝孔位置、孔距及直徑、連接件的數量、焊縫、焊釘等外觀質量等進行檢查,確保準確無誤,鋼柱等主要構件的中心線及標高基準點等標記應齊全。鋼構件出廠合格證、焊縫檢測報告應齊全。
3.2.2現場安裝質量控製要點:①地腳螺栓預埋。地腳螺栓的安裝直接影響鋼柱的安裝精度,在基礎混凝土施工前,采用定型模具將勁性混凝土柱位置固定,在模具上定位型鋼柱地腳螺栓的位置,確定標高和垂直度後進行螺栓加固,並對螺栓絲頭做好保護。澆築混凝土時,應對地腳螺栓進行檢查,發現偏差及時糾正。
②構件的吊裝。鋼柱單件較重,長度較大,在選擇吊裝設備時需要綜合考慮構件的重量,位置以及周轉半徑以及對建築物結構本身的影響。起吊時必須垂直,回轉時必須具備有足夠的高度,並保持鋼柱平穩。吊裝就位後,通過上下柱的標高控製線之間的距離與設計標高值進行對比,並考慮到焊縫收縮及壓縮變形量。
③鋼構件標高。鋼結構安裝過程中對柱中心位置、標高等精度要求高,鋼結構的安裝精度控製是保證整個工程主體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由於受鋼材壓縮變形,基礎沉降等綜合影響,因此柱頂設計標高不能作為鋼柱標高控製的標準,此時需要有一個對整個建築基礎觀測及結構變形驗算的綜合考慮。
④鋼構件垂直度。鋼柱垂直度的測量關係到工程主體施工質量與安裝質量,柱身偏垂校正,應做到上下柱十字線重合,上下柱不出現錯口。十字線偏差控製在3mm以內,避免產生過大的積累偏差。
⑤現場焊接質量。鋼構件現場焊接質量控製,一方麵是控製構件組對拚裝質量,另一方麵是控製焊接變形和消除焊接殘餘應力。鋼構件組對時,應保證構件的軸線、形心線、安裝幾何尺寸符合設計和規範要求。現場焊接時,應通過成熟焊接工藝、選擇合理的焊接順序等措施來減少構件變形和消除焊接殘餘應力,同時還需要對風、雨、冬季等環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4結語
綜上所述,勁性混凝土結構施工環節較多,施工難度大、技術要求高。因此,為了保證勁性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我們不僅要對各個工序的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還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勁性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