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後期,十九路軍被蔣介石派到江西,“圍剿”紅軍。祖父十分不滿:“紅軍是為老百姓的,為什麼要打紅軍?”1931年8月,十九路軍被迫向紅軍開戰,傷亡3000多人。在祖父看來,這是一生中“最窩囊的一仗”。
不久,祖父得知日寇製造“九一八”事變,氣得直拍桌子。翌日,他召集官兵訓話:“再也不打內戰了!我們要去打日寇!如果不打,幹脆把槍扔進長江裏算了!”就在這時,十九路軍奉命東移,守衛南京、上海。
在上海,祖父決定在十九路軍組建一支義勇軍,親自帶往東北抗日。就在他收拾行囊時,卻突然接到蔣介石來信:“其勇可嘉,其事必敗,千萬不可行!”氣得祖父眼睛怒睜,半天說不出話來。
此時,日方經常挑釁,祖父密令部屬:“如日本軍隊確實向我駐地部隊攻擊時,應以全力撲滅之。”還一再訓示:“無論如何均須死守陣地,就算死得剩一兵一卒,也還須抵抗到底,死完為算。”
1932年1月下旬,日方要求“十九路軍撤退30公裏”,蔣介石竟然答應。與此同時,情況突變:1月27日,日方大批海軍陸戰隊抵滬。祖父判定戰爭隨時爆發,決定“違命”,要求全軍暫不撤退,堅守防區,保持臨戰狀態。
果然,1月28日晚11時許,日軍悍然開槍。祖父當即下令:堅決還擊!“一·二八”淞滬戰役爆發了。
戰役曆時33天,打得異常慘烈。時值寒冬,但十九路軍將士尤其是義勇軍們,不少人脫掉上衣,甩開膀子,揮舞大刀,和日軍展開肉搏戰。裝備和兵力占優的日軍,傷亡超萬,而且三易統帥也無濟於事。這是從中日甲午戰爭後,日軍在對華作戰爭中最慘重的失敗。
一役之後,國人不再恐日。祖父和十九路軍成為當年抗日的標誌性人物。那時,上海暢銷一種香煙,用於抗日募捐,名字就叫“蔡廷鍇將軍”,正麵是祖父半身像,背麵是十九路軍抗日場麵。十九路軍義勇軍的事跡,後來也被聶耳、田漢作為素材,創作成《義勇軍進行曲》,也就是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反蔣、聯共
由於敵眾我寡,十九路軍被迫於3月1日撤退。5月5日,蔣介石簽訂“淞滬停戰協定”,竟然同意日軍留駐上海吳淞等地,而中國軍隊不得駐守。祖父氣得好幾天牙咬得嘎嘎響,夜裏輾轉難眠,有時半夜站立窗前,掩麵而泣。
其實,早在“淞滬停戰協定”簽訂之前,祖父就對蔣光鼐說,如果不是平等的停戰協定,他個人表示反對,並說:“我身為軍人,本以服從為天職,但是,誰要賣國,我就和誰誓不兩立。”
淞滬戰役結束後,蔣介石把祖父專門叫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以表示對祖父違令抗日行為的不滿。事後,蔣介石還下令把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圍剿”紅軍,企圖讓十九路軍在與紅軍的作戰中消亡。
祖父看穿了蔣介石的陰謀,果斷決定“反蔣、聯共、抗日”。他暗地派人與紅軍磋商停戰。1933年10月,他與紅軍簽訂“反蔣抗日初步協定”。一個月後,他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人,發動“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蔣抗日”。
蔣介石對消除十九路軍蓄謀已久。“福建事變”發生前,他就用大量金錢、官位,收買了一部分十九路軍官兵;同時,又派一批特務滲入十九路軍內部,搞分化、瓦解。“福建事變”後,蔣介石迅速調集十幾萬大軍,對十九路軍形成圍攻之勢。最終,十九路軍被蔣介石分散、肢解。祖父的報國之心被深深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