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教會孩子把握溝通內容(2 / 2)

所以,盡可能給孩子表達自己的機會,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會覺得父母很關心、很尊重他。一次表達的機會對於孩子來說,已經足夠他們欣喜若狂,他們會覺得自己長大了,以後也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其實,這樣也是在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

我們還要給孩子創造溝通氛圍。人際間的溝通應該是良性的溝通,而良性的溝通就是心與心的真誠的溝通,也是情感的交流。這種溝通應當建立在平等對話的基礎上。和諧、融洽、平等的氛圍是實現良性溝通的前提條件。

我們需要給孩子創造這樣一種良性溝通的氛圍。孩子參與溝通群體可以劃分為3個:一是家庭群體;二是學校群體;三是社會群體。家庭群體間的溝通是孩子溝通的基礎;學校群體間的溝通是孩子溝通的實踐;未來社會群體間的溝通是孩子溝通的真正運用。所以目前階段,一定要給孩子創造家庭群體間和學校群體間的溝通氛圍。

家庭群體間的溝通主要是孩子與我們的溝通。要實現與孩子間的良性溝通,關鍵在我們。要幫助孩子“學會溝通”,我們就要注意改變自己傳統的角色定位,不要處處站在家長威嚴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我們要努力建立起一種沒有輩份之分,沒有父子、母女之別的平起平坐的新型家庭關係。隻有這種新型的家庭關係,才能創造出和諧、融洽和平等的溝通氛圍;隻有在這種氛圍中,才能做到家長與孩子之間最有效的溝通。

微軟公司前全球副總裁李開複就是給孩子創造溝通氛圍的典範,他曾經這樣說:“如果你問我的孩子:‘你最喜歡你父親的什麼地方?’她們會說:‘風趣甚至瘋狂、沒架子,就像我的朋友,讓我許多話都願意和他說。’”他還給我們中國的家長提了4條建議:

第一,和孩子打成一片,甚至和他一起胡說八道。不要擺起架子,做個“高高在上”的長輩。我的孩子小時每天聽了我“胡謅”的故事後才願意睡覺。第二,對孩子說心裏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裏,也希望他也這麼做,做一個好的聆聽者。第三,讓孩子知道他對你多重要,告訴他你多麼愛他,慷慨地把你的時間分享給他,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第四,花些時間理解那些流行的東西。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新電腦遊戲,我都會花一些時間理解。這樣一方麵可以給你更多的話題,另一方麵告訴孩子你“在乎”他,而且還可以讓你覺得年輕些!

一個人的成才需要諸多方麵的因素,不可否認,這是一個溝通的時代,也是一個溝通的世界。任何人都需要很好的與人溝通,必須具備溝通的本領。溝通是創造孩子人生無限精彩的利器,讓孩子上好溝通這一課是絕對必要的。

把孩子當作朋友,和他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曆的事,也可以問他一天經曆的事。如果他告訴你他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情,不要訓話,不要生氣,多聽少講。當他認為和你聊天沒有“被懲罰的威脅”時,他才會無所不談。剛開始時,如果他有點不敢講時,先對他保證不要生他的氣。

如果你要做孩子的朋友,那隻有你學習他的語言,而不是要求他學習你的語言。如果你不學新知識,不接觸新的思想觀念,知識匱乏,思想陳舊,你就不能理解現在孩子的所思所想。家長應該盡量多接觸點流行的東西,比如流行的思想、流行的服飾、流行的技術、流行的音樂等,以減小代溝,創造彼此信任溝通的渠道。

努力給孩子創造一種家庭溝通氛圍,比如每天或每周規定與孩子交談的時間,或在晚飯後的“小議”,或在周末“相約”。我們要注意尋找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認真聆聽孩子內心深處的聲音。要真正走到孩子的心裏,哪怕孩子談話的內容你不感興趣,也要認真聽,讓孩子找到一種被尊重的感覺。隻有這樣,孩子才願意與我們溝通,這種“意願溝通”可以讓孩子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