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與孩子交流時多聽少說(2 / 2)

稱職的父母,一定要聆聽孩子的說話,用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說話,用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達自己,從而與他們有所交流、有所溝通。在聆聽和促使孩子說話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1)要對孩子表現出興趣

如果你對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你和孩子之間不但打開了通路,而且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對孩子表示關心、照顧,讓他們談論有關自己的事,孩子便會感到與父母在一起很親密。

(2)要給孩子留出接觸的時間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時需要母親或父親,特別是母親在他身邊聽他講話。當孩子經曆著內心恐慌、創傷或有失望情緒時,他們特別需要溫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知道他們的父母在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或愉快時的心情。所以,父母應當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由於忙或急著做其他的事,無暇聽他們說話,而應當給孩子留出充分的接觸時間,給孩子創造訴說表達的機會。

(3)聽孩子講話要專心

一個好的聆聽者,必須集中注意力。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時應選擇一天裏不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這樣才能夠做到專心聽孩子說話。在這個時間,不要做飯、燙衣服和做別的一些家務活,關掉電視和忘掉電話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視著孩子,表示是真心在與他接觸。每天都要為孩子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哪怕隻用幾分鍾,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散會兒步,”或者說:“讓我們到小房間去單獨在一起談談。”

(4)耐心地鼓勵孩子談話

開始和孩子交談時,需要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使孩子的談話持續下去,要用一些鼓勵的詞,如“嗯”“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孩子。在結束談話之前,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詳述某一問題的情景,盡量描述它的細節。

(5)注意自身的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是父母向孩子傳達信息的一種不用語言的方式。許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表示“我在聽著呢,我感興趣,我在注意”。有幾種主要信號可以表示對孩子的注意:一是正麵向孩子;二是與孩子緊挨著坐;三是身體豎直或和孩子傾斜;四是眼睛互相接觸;五是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

(6)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個善於聆聽的父母,最重要的技巧是擺脫自己對問題的思想和感情,設身處地想孩子在經曆什麼。有了這種技巧就能敏感地感覺到孩子情緒的波動,並將自己符合實際的看法告訴孩子。

(7)幫助孩子弄明白,並說出自己的經驗

聆聽,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自己內心活動和感受比較深入理解的過程。在聆聽過程中,通過父母的詞語對孩子的敘述加以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釋時,要多運用詞彙,盡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

(8)準確反映孩子的情感

一個極為有效的聆聽技巧,是使自己成為孩子感情的一麵鏡子,用語言幫助孩子反映他們的感受。當父母認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評價他或回避壓製他的感情時,父母可以幫助他承認而不是否認這種感情。當消極的感情得到承認和表達後,將會擺脫其強烈性,為更積極的情緒和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開辟道路。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應做出有意識的努力。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健康快樂生活的保證,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課,也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課程。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少年兒童綜合素質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