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9章 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1 / 1)

人生處處是選擇,用消極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天,沉溺於痛苦之中,未來就會是痛苦的;用樂觀向上的心態去積極麵對每一天,未來就永遠是快樂的。

樂觀是每個人都該擁有的好心態,麵對困難時的不同心態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麵性,樂觀和悲觀兩種不同的心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父母應注意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讓孩子在將來遭遇不幸或意想不到的困難時,也能勇敢麵對並樂觀地“享受”其中的滋味。

樂觀的心態有助於改變現狀,擺脫困境;悲觀的心態於事無補,使結果更加惡化。在困難和挫折麵前,隻有以樂觀的心態分析問題,運用自己的智慧,采取行動來改變現實,才是真正明智的做法。

美國總統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麵對挫敗,八次競選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每次他都以樂觀的心態堅持下來,沒有放棄。1860年,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在競選參議員落敗後他對自己說:“此路艱辛而泥濘。我一隻腳滑了一下,另一隻腳也因而站不穩,但我緩口氣,告訴自己:這不過是滑一跤,並不是死去而爬不起來。”

體操運動員桑蘭,在進行跳馬比賽前的熱身時,意外從高空栽到地上,不幸癱瘓,但她以“桑蘭式微笑”征服了無數人,並在輪椅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生奇跡。她在堅持康複訓練的同時,還在進修著學業,做星空衛視《桑蘭2008》節目的主持,為多家媒體寫體育評述的專欄。2008年奧運會,她用自己的手完成了雅典奧運會火炬在北京的傳遞活動。命運的多舛沒有讓她低頭,麵對人生的境遇,樂觀頑強的桑蘭堅定地開辟著新的人生道路,用行動和事跡感染著世界,感染著每個人。

樂觀是心胸豁達的表現,樂觀的人能夠應付人生路上的險境,掌握自己的命運。當年,德國總理科爾問起80歲高齡的鄧小平長壽的秘訣是什麼,鄧小平說:“天塌下來我也不怕,有大個的頂著。”樂觀的人能夠在困難來臨時,迅速做出積極的反應,找出解決的辦法。樂觀的人能激發希望,樂觀主義是一種積極的生活狀態。

樂觀是人生路上永遠攜帶的加油站,但樂觀也不是天生就有,樂觀是一種陽光向上的心態,它需要父母對孩子進行培養,並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①父母不要壓抑孩子的快樂。人本性中就有快樂的成分,快樂是一種基本的情緒。新生兒在2個月左右,就有了社會性的微笑。對於孩子的想法、興趣和愛好,做家長的不要管得太多,以免壓抑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在學齡前,應盡量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②對男孩不要感情冷淡。盡管比起女孩來,男孩的心理很簡單,但這並不代表男孩不需要愛和關懷。從小沒有感情體驗和感情依戀的男孩,長大後也不會對別人施予愛和同情。因為性格冷漠。他很少能體驗快樂,更難以與人相處,當然也不會具有樂觀的精神。無論工作有多忙,父母都要抽出一些時間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給祖父母和保姆,或是幹脆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老師。

③快樂來源於成就,孩子通過完成有意義的活動,或是自己的努力創造,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在成功的快樂中,孩子還體驗到了力量和信心,有助於他對自己的肯定。讓孩子多參加各類活動,通過在活動中的學習和實踐,建立起對社會、對人的信心和自信,學會寬容和忍耐。

④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充實完善的過程,快樂的父母會造就快樂的孩子。父母不僅要以身作則,對待任何事情都表現出樂觀的心態,營造快樂的氣氛,還要擁有一顆真正樂觀豁達的心。父母樂觀處事的表現是孩子學習的最好教科書。

⑤引導孩子保持一顆平常心。平靜的心態下,孩子可以坦然麵對成功與失敗、痛苦與幸福。擁有平常心並不是消極地對待世事,而是讓孩子以平常的心態多接觸各類事物。見多識廣了,心胸自然就開闊,悲觀思想便不容易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