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家都非常關注李開複從微軟跳槽到GOOGLE事件就是一次為實現個人價值的選擇。在李開複眼中,當微軟成為國際IT屆的翹楚後,盡管它不比其他的跨國巨頭官僚化,但平等、自由表達自己思想的氣氛隨著企業越來越龐雜已經不如以往。
為了能夠快樂自然地表達自己,去一個更為扁平化的規模小一點的公司,也許光環會縮小,但在公司中通過快樂溝通帶來的職業快樂和個人價值的發揮更能夠幫助自己成長。他對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有很好的把握,放棄微軟,更走近了他的人生成功旅途。
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鬆鼠裝進空的水泥管道,管道被埋進地下,一端為通向地麵的出口,另一端則被玻璃封住。鬆鼠被關進水泥管後在尋找出口。它看到管道一端微弱的燈光,便奮力撲向光源,可是出口被玻璃封住了。一次又一次,鬆鼠的努力總是失敗,但它仍不肯放棄,直到筋疲力盡地死去。因此,果斷的選擇和慷慨的放棄有時候是至關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影響美國布什決策的風雲人物、女性國務卿賴斯,一直夢想成為職業鋼琴家。16歲那年她碰到了一位11歲的孩子,這個孩子隻看一眼就能演奏賴斯要練一年才能彈好的曲子。賴斯驚歎之餘,放棄了自己做鋼琴家的夢想,轉而攻讀國際政治學。正是由於這一次的勇敢放棄和及時調整,她才獲得了今後的成功。看!果斷的選擇和慷慨的放棄對於孩子們人生夢想的實現有多麼重大的意義!
忘掉最初的選擇並不意味著背叛了自己,放棄無可挽回的事情並不說明你整個人生從此黯淡無光。放棄,是為了更好地得到,隻有果斷放棄,才能將該拿得起的東西更好地把握著。隻有學會果斷選擇和慷慨放棄的人,才能夠擁有、成就美好的夢想人生。古羅馬有一則寓言:有兩條河流從水源頭出發,相約流向大海,它們穿過山洞,最後到了沙漠邊緣。它們一籌莫展,討論著怎麼辦。其中一條河說:“我一定要流過去,找到大海。”另一條河則說:“不如回去再等機會吧,如果前進,我們可能走不出沙漠就幹涸了。”
結果一條河執著地前進,幹涸在了沙漠裏,男一條河則回到了源頭,等到了良機,流向了大海。執著有些時候將導致失敗,而放棄則走向了成功。
我們讚賞鍥而不舍的奮鬥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業,慷慨放棄和鍥而不舍並不矛盾。放棄是對生命的過濾,對追求方式的揚棄,是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發現,不學會放棄,就無法成功地跨越生命,駕馭人生。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條,沒必要一條路走到黑,頭碰南牆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