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父母來說,越早培養孩子的自尊,就越能使孩子與他人融洽相處,越早擁有成事立業的自尊心。
具體做法,父母不妨嚐試以下教育方法:
(1)培養自尊從父母做起
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心的發展易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展階段,各項非智力心理品質也在形成發展之中,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為促進孩子良好非智力心理品質的發展,父母必須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從我做起,以自尊、自信、自愛的精神麵貌,以戰勝困難的形象展現在孩子麵前,通過潛移默化,天長日久,就會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形象,從而促使孩子建立自尊。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小孩子都有很大的依賴性,但也有些孩子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父母一定要抓住這一獨立性,這種獨立性就是培養孩子自尊、自信的起跑線,父母千萬不要認為這是孩子逞能或心血來潮的表現不予理會,而應給予充分的鼓勵引導。切不可妄自貶低菲薄孩子,或一時心血來潮地誇大無限,使孩子產生反感心理。父母要在鼓勵和正確的肯定的基礎上耐心引導孩子結合實際生活和學習,舉一反三地達到目的,學會戰勝困難。
(3)讚美孩子的良好表現
孩子不像父母希望的那樣懂得那麼多,在沒有人教育的情況下,他們不知道要與別人分享,要感謝別人的饋贈,主動將房間打掃幹淨等。孩子更不知道這些是值得讚許的行為,因此,父母需要用讚美來強調這些值得嘉許的良好行為。
譬如,當你與孩子漫步穿越公園的時候,對他說:“哇!你真棒,能走這麼遠的路。”每天父母非常自然地表露出對好的行為的讚許,孩子自然會將注意力放在良好的行為表現上。讚美激勵的話對增強這些行為是一種很有力的方式,“你們兩個今天在一起玩得真好,真是讓我印象深刻。”
你的孩子也許沒能在傍晚的時候,照你希望的打掃好房間。但是假如他記得將書放到架子上,鞋子放到鞋櫃裏,積木放到盒子裏,這就已經足夠讓你對他進行讚美。有些父母常常挑剔孩子的錯誤,可能由於你太吹毛求疵了。這樣的父母應記住有些錯誤在老師或是朋友的鼓勵之下,留給孩子自己去改正比較好。父母幹涉太多,隻能增加孩子的抵觸心理。
(4)讓他學會自我欣賞
孩子需要父母的讚同。當父母稱讚孩子的某種行為或是人格上某一項特質時,他們不僅僅會更清楚地知道父母重視的是什麼,也會感覺到自己受到賞識。他會發現自己不需特別費力地努力或嚐試,很自然地就表現得很好,這種方法收效很大,這能增強孩子的自我欣賞能力。
在一個愛與寬容的環境中成長出來的孩子,會更健康樂觀地麵對生活中的一切。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個寬容的成長環境,讓孩子自由快樂地成長,讓孩子自由地放飛他們的夢想。
(5)努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1920年,一名11歲的美國男孩踢足球,不小心碰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人要他賠12.5美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闖了禍的孩子非常害怕,回家後告訴了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對他說:“你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吧。”孩子為難了:“可我沒錢呀!”父親說:“我先借給你,但是一年後你要還給我。”從此,男孩在上學之餘開始了艱苦的打工生涯,結果,沒到一年,他就掙夠了這筆錢,還給了父親。這個男孩就是後來成為美國總統的裏根。
自己解決問題,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具有責任感的人,獨立性強,勇於承擔,在人際交往中易於贏得別人的信任,這無疑是為孩子將來為人處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孩子的自我意識、自尊心的發展易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為了讓你的孩子喜歡自己和他所做的事,就必須尊重孩子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