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寶寶急救常識(2 / 3)

(2)小兒吃魚時不慎被魚刺卡住,凡能看到的可用鑷子夾出,看不到的要送醫院處理。尤其吞下某些銳利的異物,如針頭、玻璃等,應立即送醫院。

335.食物中毒

小兒食物中毒大多是因為食物被有毒的物質汙染或進食了含有毒性的物質所致。

誤服某些藥物也可導致小兒藥物中毒。

急救處理:

(1)對中毒物質不明者,如果寶寶意識清醒,應立即飲用大量的淡鹽水,每次30~60毫升(5~6匙),不可飲牛奶。然後用食指刺激其咽部,促使嘔吐。

(2)收集嘔吐物,送醫院進行毒性鑒定,診斷後盡快應用特效藥物。

(3)如果家長對剛食入的有毒物質已明確,應先用手指按壓寶寶舌頭的根部,幫助寶寶將食物吐出,然後立刻送醫院。

(4)經過催吐和中和處理後,可給牛奶或蛋清、稠米湯等保護胃黏膜,對金屬中毒能起沉澱作用。

336.被動物咬傷

寶寶最常見的動物咬傷來自狗、貓和其他家庭寵物,蛇咬傷較少見。如在戶外活動,也會被蜂、蠍、蚊蟲等咬傷。被動物或昆蟲咬傷後,動物的唾液以及附著在皮膚上的細菌,會進入傷口,引起感染。

急救處理:

(1)被狗、貓咬傷後,傷口流血,不要立即止血,流出的血可以衝掉傷口內一些細菌和毒素。

用自來水將被咬傷口反複衝洗,然後塗以2.5%碘酒,用紗布包紮,如出血不多也可不包紮。

被狗咬傷後,應在2~3小時內注射狂犬疫苗,如2~4天後再注射疫苗多數起不到預防狂犬病的效果。

(2)如是蜂蜇傷,切忌擠壓蜂蜇處,也不要馬上衝洗或塗碘酒,應先用無菌針頭把蜇針挑出,塗擦食醋(黃蜂蜇傷)或肥皂水(蜜蜂蜇傷),出現浮腫時,可冷敷患處。

(3)如係毒蛇咬傷,應先擠出毒液,係緊傷口距心髒最近的地方,不使毒液隨血液流到心髒。接著用幹淨的剪刀或刀片在傷口部位切成2厘米的十字形,然後擠出毒液或吸出毒液(蛇的毒液在血中具有強烈毒性,而在唾液中無毒)。保持安靜,保暖,然後送醫院,接受抗血清注射。

(4)在平房或農村居住的嬰兒有可能被老鼠咬傷。若被老鼠咬傷,必須用肥皂和自來水將傷口衝洗幹淨,即使小傷口也應到醫院就診,防止發生鼠咬症,醫生常給嬰兒注射抗生素治療。

(5)蚊蟲咬傷後症狀較輕,可塗抹抗組織胺類軟膏,並防搔抓。

337.中暑或暈厥

由於嬰幼兒體溫調節功能較差,在高溫環境或直接日曬時,很容易發生中暑,出現高熱、嘔吐、頭疼、口渴、昏昏欲睡、全身乏力甚至暈厥等症狀。

急救處理:

(1)冷敷頭部

讓小兒靜躺在通風涼爽處,或有冷氣的地方,解開衣服,並用濕冷毛巾冷敷頭、身體、腳等部位。

(2)供給涼水或糖水

可用紙條刺激鼻孔幫助意識恢複,恢複後,讓其飲用少量淡鹽水或糖水。若意識一直不能恢複,則應立即送醫院。

(3)保持體溫

降溫要循序漸進,不得降溫太快,因為一旦太涼,皮膚血管受刺激會痙攣收縮,使體內熱量不能散發或因刺激而發生虛脫。

(4)預防中暑

夏季氣溫太高時盡量不讓嬰兒到戶外烈日下活動,如果活動的話,應在陰涼處,或戴上遮陽帽或草帽,防止陽光直射頭部。避免將寶寶長時間放在酷熱封閉的屋內或車內。

(5)預防暈厥

平常應注意營養,三餐有規律,生活節奏正常,適度運動,保證睡眠,避免過度疲勞、長時間站立、過度驚嚇等。

338.呼吸心跳停止

寶寶發生溺水、觸電等意外時,可出現呼吸停止和心跳停止,應立刻搶救。同時,要請旁人打電話呼叫救護車,送醫院搶救。

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1)口對口呼吸的方法

小兒仰臥,頸下墊以軟枕或衣服,使頭盡量後仰。

救護人員跪在小兒一側,用手帕或紗布蓋住孩子的口鼻。救護者首先吸一口氣,隨後將嘴對著小兒的鼻或嘴吹氣。特別注意的是,對鼻吹氣時要捏緊孩子的嘴,對嘴吹氣時要捏緊其鼻,以免漏氣。每吹一次,腹部要進行按摩,以便氣體由口或鼻排出。吹氣次數以每分鍾15~20次為宜。用力不宜過猛,直至恢複自然呼吸為止,並速送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