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寶寶疾病護理常識(2 / 3)

寶寶嘔吐時,媽媽最好不要喂寶寶脂肪含量高或不易消化的食物。

323.發燒寶寶的喂養

(1)多給發燒的寶寶補充水分

寶寶發燒時,媽媽要多給寶寶補充水分,以防寶寶因發燒導致體內水分消耗過多而脫水。隻要寶寶體內有了充足的水分,才能保證排汗和小便的暢通,有助於寶寶盡快退燒。

發燒會讓寶寶胃口不佳,還會使消化功能減弱。在給發燒的寶寶製作輔食時,媽媽要選擇易於寶寶吞咽的食物,製作方法也要適當變化。

喂發燒寶寶輔食時要小口喂,一定要有耐心。

(2)少喂生硬冷食或油膩的食物

寶寶發燒,媽媽總想喂冷食,讓寶寶降溫,但喂冷食易造成寶寶腹瀉。應讓寶寶少吃冷食。

海鮮、肉類以及生硬油膩的食物都不適合喂給發燒的寶寶。這些食物不僅不易消化,還可能使寶寶發燒症狀更嚴重。

(3)多喂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C的食物

如果寶寶是因感冒而發燒,媽媽要多喂寶寶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A、C的食物,如豆製品、蔬菜、水果等。

324.發燒寶寶的護理

寶寶發燒是父母最常遇到的問題,對此有的父母非常焦急,甚至亂用退熱藥,這是非常不科學的。

發燒寶寶的護理措施:

(1)要讓發燒的寶寶多飲水,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飲食,避免刺激或油炸食物。

(2)保持室內通風,將寶寶的衣服適當鬆開,寶寶有汗時應及時擦幹,避免被風直吹。

(3)如果寶寶的體溫在38.5℃以下,應用溫水或40%~50%的酒精擦頸下、腋窩、大腿根部等處,避免擦胸、腹部,以免著涼,誘發腹痛或腹瀉。

(4)肌注退熱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同時觀察效果。如果寶寶大汗淋漓,應多喂淡鹽水,以防虛脫。

(5)體弱兒用退燒藥要謹慎,以防降溫過快引起體溫不升。

(6)不要把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作為常規退熱藥應用。

(7)如果寶寶的體溫超過38.5℃,或平時有高熱驚厥史,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發燒寶寶的護理要點:

(1)讓寶寶靜養,觀察狀況

孩子的耐熱性比較強,即使發燒38℃,仍然能夠來回跑著玩。勉強要求孩子睡覺比較困難,可以讓孩子做一些僅動手的遊戲,或者給孩子讀書聽,讓孩子安靜半日,觀察其身體狀況。

(2)讓孩子少量多次地獲取水分

孩子發燒時,最令人擔心的就是引起脫水。即使孩子不能吃東西,也要分多次給孩子補充水分。補充水分還有降溫的效果。

(3)適當進行物理降溫

高燒時,可以在孩子的頭部或腋下進行物理降溫。孩子若不能配合物理降溫,可以使用常見的凝膠冷卻片敷額。

(4)孩子出汗後要及時擦幹

孩子一旦發燒,常會出汗,應及時用幹淨的毛巾給孩子擦汗。擦幹淨後要給孩子換上幹爽的衣服。

(5)注意房間通風換氣,保持一定濕度

要經常開窗通風,以獲取新鮮空氣。冬天室溫要控製在22℃~23℃,夏天控製在25℃~28℃,濕度要控製在60%~70%。

325.熱敷方法

熱敷法可使患部保溫,促進血液循環。為了促進注射後的藥物吸收或減輕非急性化膿、外傷、腹部痙攣疼痛等,都可使用熱敷。

熱敷分幹熱敷和濕熱敷兩種。幹熱敷常用熱水袋進行,比較方便易行。

濕熱敷穿透力強,消炎作用好。

(1)熱水袋熱敷法

用開水對一半涼水,水溫控製在50℃~60℃,將水灌裝至熱水袋的1/2或1/3處,把氣排出擰緊塞子後,用布擦幹袋表麵的水,倒提起來抖動,檢查有無漏水,然後用毛巾包好,放於寶寶需要的部位。給孩子使用熱水袋後,要隨時觀察局部皮膚的變化,一旦發現皮膚潮紅,要立即停止使用,以免燙傷。

(2)濕熱敷法

可先用塑料布或毛巾墊在需熱敷部位的下麵,以保護床單。露出患部,塗以少量凡士林或食用油,再蓋一塊紗布或薄布,將毛巾或紗布(數片重疊)在60℃~70℃的熱水中浸濕,擰幹後放在患處,然後蓋上毛巾或棉被,可加以固定,以保持溫度,約5分鍾更換一次。眼部、鼻部癤腫可用熱水杯熏蒸,效果也不錯。

(3)熱水坐浴法

熱水坐浴法適於會陰部發炎及肛門手術後等。坐盆應消毒,盆內水的溫度應達40℃~42℃,放入食鹽一湯匙,也可用高錳酸鉀、呋喃西林粉等。寶寶排空小便後坐浴,隨時加入熱水,調節水溫至寶寶能耐受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