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3~6歲寶寶的早期教育(3 / 3)

需要是情緒產生的重要基礎,如伴有不滿意、苦悶、哀傷、憎恨等情緒,會影響孩子健康成長。家長的責任在於培養孩子正確的需要,既不能遷就孩子,又不能傷害孩子。

不少父母力圖通過孩子來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理想,強迫孩子學習很多東西,卻忽視了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他們對孩子的要求往往超出了孩子的能力,違背了孩子的興趣,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他們不願意靜下心來聽孩子說心裏話,孩子一解釋就認為是強嘴。家長主觀行事,盡管是好心,盡管自己省吃儉用,為孩子創造優越的物質條件,但孩子仍然會感到孤獨,以致孩子稍不如意就產生對父母的怨恨,動輒離家出走,甚至輕生。

239.關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3歲兒童還不具備生活經驗,需要父母的引導、愛護和保護。他們本能地觀察父母,模仿父母,他們的個性、品行、信念和處事能力都是這樣學來的。

如果幼年情感發展中遭受挫折,並由此形成不良的個性,是後來一生各個發展階段上出現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

兒童在這段時期內特別以自我為中心,他不斷地要求,而任何拒絕都可能傷害他。

這個階段的兒童很容易陷入極其不安的情緒中。例如,他可能感到很餓,卻沒有人留意到;他需要擁抱和親吻,卻不受注意或者給的不夠。

孩子的要求可能很多,對這些要求,缺乏兒童心理知識的父母可能會疏忽,有時甚至加以否定或過分放縱。

當孩子對這個世界還充滿新奇的時候,這些體驗給他的感覺多半會影響成長後的生活方式。

這些體驗能決定他將來是理智的、膽小的還是具有侵犯性的;是自私的或是替人著想的;多疑的或有信心的;能愛人的或隻會憤怒、猜忌和憎恨的;合群開放的或孤僻保守的。

這些情感也能影響到他未來的政治觀點、職業選擇以及愛好清潔等習慣。

幾乎在他思想、感覺和行動的每一個領域裏,都能覺察到兒時情感的影子。

240.和諧家庭造就高智商孩子

誕生高智商孩子,家庭環境十分重要。

(1)父親之愛

孩子往往見別人幹什麼,他也幹什麼,就連大人說話、走路他們也模仿。雖然有時表麵不流露。其實早都看進眼裏,記在心上,所以家長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用最好的言行給孩子做出表率。父愛與母愛對於孩子的成長同等重要,備有特色,比較起來,父愛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更大,這是研究人員的結論。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生活獨立性和學習自信心等方麵具有優勢(如與父親常相處的女兒數學成績比較高),而常與母親在一起的孩子社交能力比較強。因此,父親切不可將育兒的責任全部推給母親,至少每天應抽出1小時與孩子共度時光。

(2)熱愛體育運動

如果父母熱愛體育鍛煉,可使孩子從小受到感染,養成熱愛運動的好習慣,有助於智商的提高。凡堅持每次持續20分鍾的跑步、健美操等運動的學生,學習成績明顯優於懶於運動的學生。

(3)環境優良

家庭環境應安靜。父母經常爭吵或家裏噪音充斥,可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

家庭環境應具有芳香。芳香可以提高智力,生活在芳香環境中的兒童在視覺、知覺、接受能力與學習能力等方麵有明顯優勢,可提高記憶力31%。

(4)濃濃的學習氛圍

家長每天做完家務後,應安排自己學習的時間,孩子看到大人學習,他們學習起來也就安心了。那些經常打麻將、打牌的家庭是很難培養出素質高的孩子的。

寶寶的身體非常敏感,家長一定要細心護理,平時要仔細觀察嬰兒睡眠、身體發育,及時了解嬰兒的健康狀況,早期發現病症,及時排除或就醫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