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3~6歲寶寶的早期教育(2 / 3)

(3)通過遊戲激發孩子的想象

遊戲是孩子的基本活動,玩具和遊戲是引起孩子想象的基礎。要多為孩子提供各種不同遊戲和玩具,可促使孩子去做相應的遊戲,產生相應的想象。在遊戲中,要啟發孩子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去想象。

235.兒童注意力訓練

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前者為自然發生的,後者為自覺的有目的的注意。嬰兒時期以無意注意為主。3個月開始能短暫地集中注意人臉和聲音。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活動範圍的擴大,內容的增多,動作語言功能逐漸成熟,越來越多地出現有意注意。但是幼兒時期孩子穩定性差,易分散、轉移。兒童5~6歲後才能夠較好地控製自己的注意力,但集中時間隻有約15分鍾;7~10歲20分鍾;10~12歲25分鍾;12歲以後30分鍾。從嬰幼兒期開始就應及時培養注意力,加強注意的目的性,吸引起孩子的注意,去除外來幹擾。

236.讓孩子明確社會行為標準

孩子的良知是混合其父母的行為標準而形成的。因此,即使父母不在身邊,小孩子的行動還是會以這些標準為依據;當他違反這些標準時,他會有一種罪惡感。

如果父母過於溺愛,孩子的這種罪惡感就會漸漸消失,他會認為違反這些標準看來也沒什麼。

237.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

意誌為自覺主動克服困難以完成預期目標的心理過程。出生時並無意誌,隨著語言、思維的發展,嬰幼兒期開始有意行動或抑製自己時,即為意誌的萌芽。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語言與思維發展的深入,社會交往的增多,在成人教育的影響下,意誌逐步形成和發展。

積極的意誌主要表現為自覺、堅持、果斷和自製能力等方麵,消極的意誌則表現為依賴、頑固和衝動的品性。

可通過日常生活、遊戲和學習等來培養兒童積極的意誌,重視培養其自製能力、責任感和獨立性。

3歲左右的孩子最明顯的變化就是表現出強烈的獨立願望,希望什麼事情都自己來做。雖然他們吃飯弄得飯桌上到處都是飯粒,玩玩具時弄得滿床、滿地亂糟糟的,但他們自認為不錯,不讓家長幫忙。

這時千萬不要壓製孩子的獨立意識,要因勢利導地訓練和培養孩子的獨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膽量、勇氣以及與小朋友交往的能力,還要繼續加強對其運動協調能力的訓練。

困難是意誌的試金石。在一些獨生子女家庭,家長把一切困難都承擔起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孩子一旦走上社會,稍遇一點困難,就會手足無措,打退堂鼓。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事業有成,就必須重視對子女堅強意誌力的培養。

意誌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采取決定階段和執行決定階段。

采取決定階段決定意誌行為的方向,是意誌行動的動因,最好由孩子自己來決定。如果孩子自己沒有主意,家長可采取暗示誘導法。目的確定之後,進一步就要選擇達到目的的行動方式和方法,擬定出行動計劃。

在執行決定階段,會遇到很多困難,有自身的懶惰、驕傲、保守、壞習慣等,還會遇到許多新的事先沒有考慮到的困難,這時有自信心的兒童戰勝困難的意誌就比較強。也許個性中,沒有比堅定的意誌更重要的成分了。

要想孩子日後在任何方麵均舉足輕重,必須下定決心,不隻要克服困難,而且要爭取獲勝。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嚐試,孩子以後意誌就越堅強。

238.關注孩子的情緒

人在認識事物的時候,並不是無動於衷或冷漠無情的,而總是表現出滿意或不滿意、喜歡或厭惡、振奮或驚恐、愉快或愁苦之類的內心體驗。

情感是人對反映內容的特殊態度,它包含情緒體驗、情緒行為、情緒喚醒和對情緒刺激的認知等複雜成分。

孩子的情緒多有明顯的外部表現,高興時滿臉笑容,悲傷時哭喪著臉。但有些內向的孩子或經受過挫折的孩子可能隻有內心感受,而沒有明顯的行為表現。情緒是家長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窗戶,家長不可忽視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