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們教子無方,害了孩子,我們一定好好補償。”孩子父親滿麵羞愧。“再多的補償能換回我女兒的命嗎?”郭一凡哭喊著。可是,能全怪人家孩子嗎?一個巴掌拍不響,自己的女兒也做了錯事啊。
在學校的協調下,家境貧寒的司家賠償了三萬元人民幣,司瑞林也受到了記大過的處分。
陳可整夜整夜地失眠,抱著女兒的照片,悔恨的淚水流個不停:“嬌嬌呀,是媽媽太粗心了,竟然隻顧督促你的學習,一點也沒察覺你已經長大了,有了大人的心事。”“嬌嬌呀,如果來世咱們還能做母女,媽媽一定做你的知心朋友,了解你的隱私,教你保護自己別受傷害…….”郭一凡更是捶胸頓足悔不當初:“也怪我,早知道腹透、彩超那麼重要,女兒就是再疼,我也要背她去做檢查啊。”
心情平靜一些的時候,夫妻倆反複研究著複印回來的病曆,卻看不出有任何破綻,醫生的確不止一次詢問有沒有性經曆,女兒也不止一次予以否認,兩人甚至還因為醫生的荒唐問診大動肝火橫加阻撓,拒絕檢查也有郭一凡的親筆簽名,對方似乎真的很無辜。
可是,女兒否認有過性生活,醫生就不考慮她害羞害怕故意隱瞞的可能嗎?明明懷疑宮外孕也不做進一步探詢?郭一凡對妻子說:“咱們應該找個懂醫的律師做代理。現在我隻是懵懵懂懂覺得不能像他們解釋的那樣簡單,至於他們錯在哪,卻找不出真憑實據。”陳可附和:“找律師吧,無論花多少錢,都要為女兒討公道!”
在律師事務所,律師聽完夫妻倆的陳述,粗看了一遍病曆複印件,便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如果林醫生告訴你女兒,有過性交就可能懷孕,而懷孕不在子宮裏就有生命危險,你女兒會繼續隱瞞嗎?如果她跟你們講清楚拒絕檢查的危害,你們還會拒絕檢查嗎?”
夫妻倆神情為之一振:“對啊,她什麼都沒說,我們也不懂。”“病人及家屬有對病情的知情權,住院後應該有一份醫患溝通記錄,病曆裏卻沒有。漏洞不止這一處,隻是缺乏醫學知識的人看不出來。”律師說。
郭一凡激動地握住他的手:“求求你替我們打這個官司吧。”陳可眼含熱淚:“拜托您了,一定幫我們為女兒討個說法!”
2011年2月18日,在郭雪嬌醫療事故鑒定聽證會上,針對郭雪嬌隱瞞性生活經曆並拒絕腹透檢查,直接導致宮外孕診斷被排除,死亡悲劇是自身直接過錯造成與醫院無關的辨詞,呂律師問:“林醫生,您在懷疑郭雪嬌宮外孕時,除了問診,有沒有講清隱瞞病史和拒絕檢查會導致怎樣的後果?”
醫方席上的林敏不安地回答:“沒有,我隻是申請了婦科會診。”
呂律師又問會診醫生柳淑華:“病曆記載,郭雪嬌腹痛並有全腹肌緊張、壓痛、反跳痛,您也懷疑是宮外孕破裂出血導致的,為什麼不做陰道後穹隆穿刺來驗證一下?”柳淑華說:“郭雪嬌否認性生活經曆,處女不宜做陰道穿刺。”呂律師咄咄逼人:“做一下處女膜檢查就可知道病人有沒有性生活經曆,為什麼您堅持隻以問診來判斷?疑診宮外孕,通過尿妊娠試驗也能證實,為什麼沒有做?”
醫方席上的三個人張口結舌,半晌,劉院長說:“一般問診可排除的診斷,我們就不做進一步檢查了,醫學上並沒規定醫生有判斷病人提供病史真偽的義務。”呂律師說:“那好,就算宮外孕可以排除,但病人內出血引起的腹膜刺激症狀仍然存在,醫生為什麼不進一步明確出血原因?就算家屬拒絕檢查,隨後的三個小時內,卻無一名醫護人員進行生命體征的觀察,早些測量血壓發現休克,是不是還有搶救機會?病曆顯示病人為一級護理,按規定護士應一小時巡查一次,可是三小時內卻並沒有任何觀察記錄。”
醫方席上的人麵麵相覷,終於啞口無言。
隨後,參與鑒定的專家組成員針對診療過程分別對醫患雙方進行了詢問,
經過合議,專家組最後給出這樣的結論:醫方在郭雪嬌的診治過程中,臨床經驗不足,醫患溝通不及時,病史采集及檢查不仔細,會診時專科醫師未執行診療常規,未進行婦檢、妊娠試驗等輔助檢查,未講明拒絕腹透、B超的危險後果,未注意鑒別診斷並作相關檢查,未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對內出血認識不足,造成誤診誤治,延誤搶救時機。郭雪嬌死於失血性休克,與醫方的醫療行為有因果關係,患者本人隱瞞真實病史,也給臨床診斷造成了困難。本病例屬於一級甲等醫療事故,醫方承擔主要責任。鑒定之後,院方主動與呂律師協商賠償事宜,承擔了郭一凡夫妻倆所主張的各項損失數額總和的70%,總計為22萬元。
這樣的結果,能讓女兒告慰九泉嗎?夫妻倆時常捧著女兒的遺像失聲痛哭。再合理的賠償也隻是賠償而已,再也換不回女兒如花的生命。
班主任帶領同學們含淚送別郭雪嬌之後,在班裏召開了一次“青春惹禍,誰之過?”的主題班會。她首先檢討自己和學校注重文化知識教育,弱化了對學生性和情感方麵的教育,忽略了班級裏普遍存在的早戀現象。同學們的發言,則大都因為郭雪嬌的遭遇心有餘悸:“一直都以為早戀很時髦,沒想到會有這麼大危害….”“知道有性關係會懷孕,不知道怎麼能不懷孕,也沒想到懷孕還能喪命….”有同學替司瑞林惋惜:青澀的早戀原來還有這麼殘酷的結局;有同學表示:要汲取郭雪嬌、司瑞林的教訓,珍惜大華的青春年華,以學習為重,理智從事,關好情欲的閘門……
參加班會的副校長李洪明說:減少或者杜絕中學生偷食禁果現象,最好也是最科學的辦法就是教育;通過教育,起到預防作用,把悲劇消滅在萌芽狀態,今後學校一定加大教育和引導的力度,杜絕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