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淋巴結腫大。
四肢長骨和關節疼痛,胸骨壓痛明顯。
嚴重時出現腦膜白血病表現。
血液檢查:白細胞大都明顯增多,有大量幼稚白細胞,紅細胞和血紅蛋白下降,血小板減少。約有1/3病兒白細胞總數在5000/立方毫米以下。
骨髓檢查可確診。
治療辦法化學藥物治療(化療),如應用長春新堿、環磷酰胺、6—巰基嘌呤以及強的鬆等。
鞘內注射(通過腰椎穿刺)化療藥物,預防中樞神經係統白血病。
中藥扶正治療。
輸血,止血等對症療法,防治感染。
護理要點有嚴重貧血、出血、高燒、全身衰竭的患兒應該絕對臥床休息,以免加重出血和防止昏厥發作。病情緩解後可以適當活動。
進行精神安慰和鼓勵,克服悲觀情緒,提高戰勝病魔的信心。
加強營養,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有消化道出血時,先禁食,後給流食或半流食,漸逐過渡到正常飲食。
注意保暖,與感染性疾病患兒分開,防止交叉感染。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並定期消毒。
保持口腔清潔,經常用鹽水漱口,出現口腔潰瘍或黴菌感染時可用龍膽紫或製黴菌素局部塗擦。
病兒體質虛弱,易發燒,出汗多,要經常更換衣服,溫水擦浴。對受壓部位要經常按摩、勤翻身,防止發生褥瘡。
鼻出血時可用0.1%腎上腺素棉球填塞鼻孔,冷敷前額和鼻部,大量出血時要用明膠海棉填塞,平時教育孩子不要挖鼻孔和用力擦鼻涕。
發燒時盡量采用物理法降溫,避免用退熱藥導致白細胞降低或出血。
應用化療藥物時要注意觀察藥物副作用,特別是應用環磷酰胺時可出現脫發、惡心、嘔吐,這些變化停藥後就會消失,一旦突然排血尿,要立即告訴醫務人員停藥。用藥期間要隔3~5天查一次白細胞,過低時要診治。
預防措施避免接觸大量的射線。
六、急性淋巴結炎本病是由各種感染造成的局部或全身淋巴結的急性炎症,常見的原因有:上感、扁桃體炎、白喉、風疹、中耳炎等。患兒表現全身發燒,體溫可以達很高。
局部或全身淺表淋巴結腫大,常見的部位有頸部、頜下、耳後、枕部、腹股溝部有大小不一的小腫塊,小者黃豆粒大小,大者象蠶豆或更大,可以觸及幾個或更多,局部皮膚發紅、發熱、腫脹、疼痛,不讓觸摸。
支氣管旁淋巴結腫大時,往往引起陣發性咳嗽、氣促、喘鳴。咳嗽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用止咳藥效果差。
腸係膜淋巴結發炎時,可以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等表現,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
治療辦法積極治療原發病。
出現發熱、腹痛、咳嗽時對症治療。
局部可用中藥外敷治療。
護理要點根據原發病采取相應的護理辦法。
注意休息和飲食供應,發熱明顯時要多喝水,吃水果等。
患血液係統疾病時多有貧血、出血及肝脾淋巴結腫大。病程中可伴有發熱,末稍血檢查可能出現一係列改變,除一般的營養性貧血外,大多需要做骨髓象檢查(骨穿)。治療上需抗貧血、止血等,病情嚴重時往往需要輸新鮮血,以糾正體內血液成分(部分或全部)的不足。由於機體抵抗力下降,還要選擇適當的抗菌素控製感染或預防感染。一旦小兒出現麵色蒼白、有出血傾向等表現,要早期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