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血液係統疾病血液係統(2 / 3)

患兒表現鼻出血,牙齦出血,可見皮下瘀點、瘀斑等。

麵色蒼白,疲倦無力。

可有便血,尿血(病情加重時)。

肝、脾、淋巴結不大。

血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網織紅細胞均減少。

骨髓檢查:造血細胞稀少,呈一片荒涼的骨髓象。

治療辦法查明病因,加以清除。

嚴重貧血者輸全血或濃縮紅細胞。並用止血藥物、濃縮血小板製劑、激素等。

刺激骨髓造血機能,用大力補或康力龍、丙酸睾丸酮等藥物。

免疫抑製劑治療。

骨髓移植、脾切除。

合並感染時要用抗菌素。

護理要點臥床休息。

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有出血傾向時給予無渣半流食。

飯後漱口,保持口腔衛生。

鼻出血時可用明膠海棉填塞。

經常擦澡、勤換內衣,保持皮膚清潔。

保持病室清潔,白細胞降低明顯(<;500個/mm3)者要嚴格隔離,以防感染。

發燒要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冰枕等,禁用退燒藥。

預防措施慎用解熱鎮痛藥,特別是安乃近、保太鬆、安基比林等藥物。

應用氯黴素時要定期複查血象,如果白細胞下降,應減量或停藥。

避免放射損傷,預防傳染性肝炎。

四、溶血性貧血本病是指由於紅細胞壽命縮短、破壞增加超過骨髓造血的代償功都而引起的一種貧血。常見的原因有先天性紅細胞本身的缺陷、免疫反應、中毒或感染破壞等。

患兒表現麵色蒼白,疲乏無力。

皮膚、鞏膜黃染,尿黃。

發燒、嘔吐、腹痛。

肝脾腫大。

水腫、少尿或無尿。

牙齦出血、鼻出血、皮膚有出血點、吐血、便血。

血中間接膽紅素濃度升高。

紅細胞數下降,血紅蛋白血症,血紅蛋白尿和含鐵血黃素尿等。

網織紅細胞明顯升高,紅細胞形態有異常。

骨髓象提示溶血性貧血。

特殊檢查Coomb’s試驗陽性、紅細胞脆性試驗異常。

治療辦法激素治療:口服強的鬆或靜點氫化考的鬆。

根據具體情況輸全血、濃縮紅細胞或洗滌紅細胞。

根據具體情況進行相應處置,如脾功能亢進時可行脾切除術。

積極抗休克,防治感染及搶救腎衰。

護理要點臥床休息,嚴重貧血時要絕對臥床。

吃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懷疑有蠶豆病時,要忌吃蠶豆。

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如果出現進行性麵色蒼白、黃疸加重、發燒、惡心、嘔吐、尿色加深、尿少、嗜睡、昏迷、抽風、休克等表現要立即報告醫護人員進行搶救。

五、急性白血病本病是小兒造血係統的惡性疾病,占小兒惡性腫瘤的第一位。血細胞增生浸潤到各組織、器官,引起一係列損害。

發生原因不明,2~5歲小兒最多見。

患兒表現麵色蒼白、精神不振、乏力、食欲減退。

不規則發燒。

皮膚粘膜蒼白,越來越重,活動後氣促。

皮膚粘膜出現紫斑、瘀斑,嘔血、排黑便或新鮮血便、血尿、鼻或牙齦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