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記憶力的培養(3 / 3)

③把紙筒放成45°角,一端頂住寶寶的膝蓋。

④先給寶寶看小球或小玩具,再把它放進紙筒裏,問寶寶:“玩具跑到哪兒去了?”⑤當玩具掉落在寶寶膝蓋上時,說:“它在這裏!”讓寶寶看看這個玩具。

目的:觀察寶寶在玩具消失不見時的反應和行為,培養寶寶解決問題的能力。

注意:玩具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食。

弄出聲音方法:①將不同的發聲玩具放在寶寶手邊,他會拿起花鈴棒搖出聲音,會用手擠壓橡皮娃娃,甚至用腳去踏出聲音。

②寶寶喜歡一手各拿一物對敲,或者在桌上或床架上敲積木弄出聲音。

③為寶寶騰出一塊活動的空間,使他可以自由地敲敲打打,使東西發出聲音而產生效果。

目的:寶寶通過動作發出聲響,使每種玩具發出聲音的動作並不相同,寶寶通過試玩就產生記憶。

注意:別讓寶寶敲到自己。

複述兒歌、故事。先給孩子講一個簡短的故事,讓孩子在聽後複述出來,讓孩子能記住多少就說多少,不要強求。如果孩子在複述中加進了自己的想像,也不用強迫孩子糾正。

(2)第二個階段是有意識記的訓練。

這個階段要讓孩子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識記。有意識記的發生和發展是兒童記憶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質變,為了培養孩子有意識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孩子各種有組織的活動中,父母要經常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出具體明確的識記任務,促進孩子有意識記的發展。如在聽故事、外出參觀、飯後散步時,都應該給孩子提出識記任務,如果沒有具體要求,孩子是不會主動進行識記的。

記憶力遊戲:說”媽”時會看著媽媽方法:①奶奶抱著寶寶送父母去上班,當媽媽已經走遠了,大人說到“媽媽”時寶寶會朝媽媽走的方向看;如果說到“爸爸”時,寶寶會轉過頭朝爸爸走的方向去看。

②媽媽回家後,大人說到“媽媽”時,寶寶馬上轉頭朝媽媽所在的方向看去。當大人說到“爸爸該回來了”時,寶寶會朝爸爸經常放車的地方看去。寶寶懂得了“媽媽”和“爸爸”的含義。

目的:寶寶能理解語言,聽懂人的稱呼和所指具體的人。這種理解比單純學發輔音又進了一步,為將來有意識地稱呼大人做準備。

注意:一定要先從與寶寶最親近的人開始。

(3)第三個階段是記憶與思維的協同訓練。

人的記憶能力與思維能力是密切相關的,好的記憶是正確思維的保證,好的思維能力是快速識記和長久保持的條件。這一階段要幫助孩子把不同的事物聯係起來,使周圍的事物有意義。為此就需要運用各種方法,如趣味記憶法和特征記憶法,盡量幫助孩子理解所要識記的材料。可提出一些問題,如“鳥為什麼能飛?”“鴨子為什麼能在水中遊?”等,引導他們通過積極的思考,在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值得注意的是,在訓練孩子的記憶力時,對孩子完成識記任務的情況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以提高孩子識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必須識記的內容也應在反複訓練的過程中加以鞏固。

記憶力遊戲:纏人的毛線方法:①將彩色毛線的一端綁在房間一角的家具上,鬆開毛線在家具上纏繞,大約在寶寶身高的長度處用膠布固定在家具上。

②繼續在家具上纏繞毛線,每到約寶寶身高的長度時,就用膠帶固定好。

③當纏繞到你認為合適的長度時,剪斷毛線,尾端大約留下30厘米長。

④把尾端交給寶寶,告訴他牽著線向前走。

⑤適時地幫助他揭去固定毛線的膠布,然後再讓他牽著線向前走,直到他將所有纏在家具上的毛線都拿下來。

目的:培養寶寶的注意力、觀察力及記憶力。

注意:毛線不要過長,以免寶寶厭煩,別讓毛線纏到寶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