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理上講,療程越長,治療效果就越好,但是,又不可能療程太久,因為它抑製卵巢功能,會產生其他的副作用,例如骨質疏鬆、潮熱、盜汗等更年期綜合征症狀。到底什麼時候打針?打幾個療程?臨床上出現“五花八門”的現象。子宮腺肌病打針,巧克力囊腫打針,沒有手術打針,手術後也打針,療程就更不用說了,打3針、打4針、打6針……什麼樣的都有,而病人也隻能聽從醫生的話。但關鍵的問題在於:打針真的可以預防複發嗎?
事實或許並沒有我們想象中樂觀。內異症是個多討厭的疾病?為什麼我們稱之為“超級殺手”?雖然它是良性的疾病,某些特性卻像惡性腫瘤一樣。它們到處種植、轉移、複發,要完全根治這個病,要等到絕經期以後才可以,或者幹脆切除卵巢,但是對於年輕的,或者還有生育要求的,就不能采用這種辦法了。
打針療法正是模擬了這個過程,希望通過打針期間的短暫性閉經來消滅異位內膜的活性,使其永不再複發,然而,想法是美好,實際上是不可能實現的。打針也隻不過是一種臨時的治法而已。
很多文獻資料,基本都是顯示打針的好處多多,壞處少少,貌似一夜之間,手術內異症或者腺肌症都需要打針一樣。每個醫生都有自己的經曆和實踐,本人的8年來的實踐,得出的結果卻與當今流行的主流不太一樣。我總結了8年來400例在我的門診接受過手術的內異症病人,結果發現,打針與不打針,術後的懷孕率沒有差別,反而打針的略為低點。另外一個就是複發問題,沒有打針的複發機會少,打針的反而複發機會大。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更相信自己的親身體會。
所以,對於打針問題,我不會隨意,我也會主動建議一些病人打針,也會建議一些病人不打針,也會把打針不打針的決定權交給病人自己,再把各種選擇的利弊告訴患者。
打針的好處在於,有可能會抑製內異症的複發,或延長複發的時間;壞處在於,打針期間以及之後的數個月內不會來月經,也就是沒有排卵試孕的機會,隻能等停針恢複月經後再試孕。
那麼,不打針呢?好處在於,術後第二個月就可以試孕,因為手術已經解決了一部分內異症問題,術後一段時間內的懷孕率是相對較高的,按照我的統計是術後8個月內懷孕率最高;壞處在於,有可能來一次月經內異就複發。
所以,打針與不打針,都是一種賭博,贏了不能說是明智的選擇,隻能說你的選擇是幸運的。
我回答小茴:“打針與不打針對於你現在來說已經都是浮雲,沒啥意義了。關鍵是我們以後的治療問題。”
和術前一樣,小茴在等待術後打針過程和等待懷孕的過程中也沒有去找中醫,失去了中醫治療的第二次時機。
接著的備孕日子,每個月繼續忍受著痛經的折磨,手術和打針對於痛經根本起不了一點作用,但頑強的小茴一直心存希望,隻要能懷上,就是再痛也值得!
可是,月月滿懷希望,月月在痛苦中失望。
轉眼間術後已經1年半,術後備孕也已經接近1年,痛經繼續著,至今肚子也依然扁扁的。
小茴再次回去手術的醫院複診,醫生告訴她,既然手術後已經等待那麼久了還沒懷孕,可以去生殖中心聯係試管事情。
試管?小茴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一下子不能接受,哭著回到家裏,哭倒在老公懷裏。這裏不得不讚賞一下小茴的老公,從戀愛起就知道每個月會有幾天是妻子的災難日,從結婚後手術開始,就知道小茴是個難以懷孕的女人,但是這位斯文有涵養的充滿愛心的男人,對自己妻子疼愛有加,一直給予小茴無盡支持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