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興亞人的獨立運動本就是非法的,從根源上他們不是緬甸人,是沒有資格在緬甸生存的,更不要奢望分離國土,不過一部分羅興亞人就這麼做了。
伊斯蘭教是羅興亞人的唯一信仰,在東巴基斯坦(孟加拉)獨立後,一部分孟加拉國的激進宗教份子,進入了緬甸的若開開邦,組織當地人武裝對抗緬甸政府,由此展開了緬甸中央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製裁。
在五十年代,緬甸建國初期,若開開邦的羅興亞人就尋求過獨立自製,並且在英國殖民主義思想下,建立了羅興亞獨立軍,不過當時這隻武裝很弱小,多次被剿滅,在東巴基斯坦的保護下苟延殘喘。
進入九十年代,羅興亞人武裝手段變得激進很多,除了和政府軍作戰外,還對若開開邦非羅興亞人進行攻擊,造成了大量的平民傷亡。
同時羅興亞人武裝學習中東激進組織,開始了無差別的恐怖襲擊,在緬甸多個地區製造混亂,這些行為徹底激怒了中央政府,羅興亞人喪失了在緬甸的一切地位,不再是緬甸公民。
羅興亞人背後的支持者很多,印度人、孟加拉人出於同族的考慮,對於這部分同胞報以同情,並進行物資支持,並且在羅興亞武裝受困時,允許他們到本國避難。
其中印度人為了牽製緬甸政府,一直以來都對羅興亞武裝進行支援,除去大部分的武器外,還進行人員培訓,很多羅興亞武裝高層,都在印度留過學或者接受長期訓練。
除去印度外,英國這個殖民主義國家,也是羅興亞人的主要支持者。
羅興亞人中的精英份子,基本上都在英國學習過。而且羅興亞人和緬甸土著的仇恨,也就是來自英殖民時期。
據可考證的資料記載,羅興亞人在殖民時期,在緬甸至少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死亡,其中在若開開邦,一次性就屠殺過幾萬佛教圖(緬甸本土人種)。
這次針對孫利的行動,是印度教官接到任務後,安排的一次雙重作用行動。
在緬甸國內製造矛盾,是印度教官的常事,這次製造火車脫軌事件,肯定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緬軍和羅興亞人肯定又會發生激烈衝突。
針對孫利的刺殺,三名印度教官並不怎麼在意,一名華人、一個有幾個保鏢的富翁,三人覺得難度係數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可是黑貓出生的精銳。
這次行動成功了一半,火車上的乘客確實傷亡慘重,辛虧緬甸火車速度不快,要是換成發達國家的火車,傷亡起碼會增加兩倍以上。
失敗的部分代價很大,參與襲擊的羅興亞人全部斃命,當然這些人生死三人並不關心。
道達爾幾人的出現,讓三名教官已經很緊張了,不過沒有完成擊斃孫利的任務,他們也無法交差,隻得冒險進行狙殺,不過後果確實任務未完成,三人卻成了階下囚。
印度人為什麼要對付孫利,這個除了他本人外,無人知曉。
事情要回到遊輪上,當劫匪開始襲擊後,孫利曾帶著保鏢和十層的富豪進行過商議,一部分同意和他合夥對抗,一部分則相信錢能買命留在了房間。
薩米爾就是留在房間的那部分,並且對與孫利幾人還進行了嘲笑,在他們離開的時候,還推了孫利一把,當時道達爾還給了薩米爾一槍托。
隨後事情的發展和富豪們的想象一樣,他們在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後,獲得了自由,隻有薩米爾一行被殺害。
巴捷耶夫的行為,孫利是懷疑過的,在眾多的富豪中,薩米爾算是錢多的了,為什麼不要贖金而是殺掉,就算這位富家公子語言上有所冒犯,也不至於殺人啊!
不過想到薩米爾在他們離開時推的那一下,孫利在作戰背心靠腋下感到了擱著,他就知道薩米爾對於死亡是有所察覺的。
後來孫利在背心下取出來一個移動硬盤,裏麵的內容是經過加密的,他也不知道裏麵有什麼東西。
如果交給穆爾西肯定會破解,不過會留下痕跡,孫利再三考慮後就放棄了,不是有句話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