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M· S· 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2)(3 / 3)

斯特娜夫人教數學

斯特娜夫人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感到,在所有的學科中,再也沒有比數學更難於使孩子感興趣的了。盡管她曾通過遊戲法很容易地教會了女兒數數,並用做買賣的遊戲很容易地教會了她錢的數法,然而,當她在教女兒乘法口訣時,卻碰到了麻煩:女兒有生以來第一次厭棄學習。由此可見,就是已到5歲左右的孩子,也是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盡管她把口訣編成了歌詞供她唱,她還是不喜歡。

斯特娜夫人很擔心,有一次他向芝加哥的斯他雷特女子學校的數學教授——洪布魯克女士請教,洪布魯克女士一語道破了問題之所在:“盡管你女兒缺乏對數學的興趣,但絕不是片麵發展,這是你的教法不對頭。因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數學,所以她也就無興趣去學它了。你自己喜好語言學、音樂、文學和曆史,所以能有趣地教這些知識,女兒也能學得好。可是數學,由於你自己不喜歡它,因而就不能很有興趣地教,女兒也就厭惡它。”接著,這位傑出的女士十分熱情地教給她一套教數學的方法。她用這些方法教女兒數學後,效果果然很好。

這位女士的建議首先是讓孩子對數字產生興趣。例如把豆子和紐扣等裝入紙盒裏,母女二人各抓出一把,數數看誰的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時,數數它們的種子;或者在幫助女傭人剝豌豆時,一邊剝一邊數不同形狀的豆莢中各有幾粒。

母女倆還經常做擲骰子的遊戲,最初是用兩個骰子玩。玩法是把兩個骰子一起拋出,如果出現6和4,就把6和4加起來得7分。如果出現2和4、3和3,就得6分,這時就有再玩一次的權利。把這些分數分別記在紙上,玩6次或5次之後計算一下,決定勝負。

維尼夫雷特非常喜歡這類遊戲。當然,在女兒投入到這種遊戲的樂趣之後,她仍按洪布魯克女士的建議,每次玩遊戲不超過一刻鍾。因為所有數學遊戲都很費腦力,一次超過一刻鍾後就會感到疲勞。在這一遊戲玩了兩三周以後。她們又把骰子改為6個、4個,最後達到了6個。接著,她們把豆和紐扣分成兩個一組的兩組或三組、三個一組的三組或四組,把它們排列起來,數數各是多少,並把結果寫在紙上,然後把這些做成乘法口訣表掛在牆上。這樣一來,維尼夫雷特就懂得了二二得四,三三得九的道理。更複雜的遊戲可以依此類推地繼續做下去,這樣子不但會使孩子玩的十分高興,同時也會把學到的很多數學知識加以應用,更對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印象。

為了使女兒將數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做媽媽的還經常同她做模仿商店買賣情景的遊戲。所賣的物品有用長短計算的,也有用數量計算的,還有用分量計算的。價格是按著實際的價格,錢也是真正的貨幣。媽媽常常到女兒開辦的“商店”買各種物品,用貨幣支付,女兒也按價格表進行運算,並找給媽媽零錢。當維尼夫雷特學習努力、工作積極或幫助家裏幹活兒時,媽媽就付給她錢。她還不斷地從雜誌社和報社領取稿費。她把這些錢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銀行裏,並計算利息。不久,維尼夫雷特就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以後的教學就像流水一樣,從算術開始一直到順利地學會了代數和幾何。

遊戲要有明確的目的才能達到效果

孩子做的遊戲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

當孩子哭時,為了不讓她哭,多數母親的做法是給奶吃或給糖果等。

斯特娜夫人對於上述這些母親的做法給予了嚴厲的批評,認為這是錯誤的。在她看來,孩子的樂趣,決不像我們所認為的那樣,隻是吃喝。孩子除了味覺的樂趣之外,還有視覺和聽覺的樂趣。因此,當維尼夫雷特哭時,為了不讓她哭,斯特娜夫人就給她能發出響聲的玩具、氣球或是敲鍾讓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