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井深大零歲潛能教育法 (1)(3 / 3)

他說,我們要更多地相信人所具有的潛能,並在此基礎去做各種各樣的嚐試。為此,我們必須認真考慮,把“什麼時候,做什麼以及怎樣做”的問題和人類的真正幸福結合起來。 

如果要考慮新的教育,我們就必須考慮這樣的問題,否則,我們將永遠不能從現有的教育當中擺脫出來。這種對現有教育的重新思考必將會引起教育上的革新。 

嬰兒的吸收能力遠超過你的想象

新生兒不是無能的個體

人們常常認為新生兒是無能的、被動地個體。因為我們看到他們在出生後頭一年裏,許多時間都在睡覺。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嬰兒到底能接受些什麼,做出了一些不利於嬰兒學習的事情。比如,有些父母認為“月子裏的孩子怕光”,常常白天用窗簾遮光,晚上把燈調暗,其實這樣會限製嬰兒的視覺的發展。

嬰兒的吸收能力遠超過你的想象

井深大曾經主持幼兒開發協會進行了一個嚐試性的實驗。實驗以俳句作材料,以調查嬰兒能否聽到聲音,並對聲音進行記憶。

首先讓播音員錄製一茶的排句“小貓之撲竟是樹葉”,然後把錄音磁帶交給懷孕的母親,讓他每天聽。一天兩次,一次三分鍾。就這樣,同一首俳句每天能重複好幾遍,同一種刺激每天能讓腹中的嬰兒聽到好幾遍。由於俳句具有日常話語和音樂所沒有的獨特

旋律,所以選俳句作為實驗的素材有助於今後了解嬰兒的記憶情況。

嬰兒出生後,井深大選定第二天到第六天的時間段做測試。測試分兩組,一組是出生前聽過俳句的嬰兒,一組是出生前沒有聽過俳句的嬰兒,以進行比較。要讓嬰兒聽的磁帶內容有三種。一種是實驗磁帶,路有“小貓之撲竟是樹葉”的愛句,一種是錄有其他俳

句的磁帶,再有一種是錄有普通說話聲的磁帶。為了了解嬰兒對這些聲音的反映情況,井深大通過記錄嬰兒的心跳變化來進行實驗。

實驗結果耐人尋味。在出生前沒聽過俳句的嬰兒,聽到三種內容不同的磁帶後反應一致。而出生前聽過俳句的嬰兒,當他(她)聽到在出生前重複播放的俳句時,也許是因為聽慣了的緣故,他(她)顯得十分平靜。而當播放他(她)沒有聽過的俳句時,他

(她)反應強烈,脈搏和心跳都發生了變化。但當他(她)聽到普通的說話聲時,他(她)的反應則是平靜的。

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嬰兒是能夠區分該俳句自己聽沒聽過的。

因此,井深大認為:嬰兒能夠對出世前聽過的俳句進行記憶。當他(她)在聽韻律相同的不同俳句時,也許會想:“這是什麼啊?”,從而作出反應。

通過這樣的例子,使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嬰兒所吸收和學習的東西遠比我們的想象要多得多。我們必須站在結合認識胎兒高超能力的立場上,從妊娠,生產,育兒和教育的角度出發,重新看待

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必要的以及什麼在失去和什麼不足等問題。

早期教育教什麼

不必擔心教的過多

井深大雖然也不能肯定趁孩子幼小時教給他更多的東西會在將來什麼時候派上用場。但這並不表示教幼兒這些是白費力氣,他認為,現在就斷言:這事情對嬰兒徒勞,那事情對嬰兒沒用的說法未免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