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讀寫結合,以讀帶寫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共同構成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而閱讀隻為讀、寫作隻為寫一直是語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古人雲: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讀書能從另一個方麵來豐富人的生活,它填補了學生因為課業負擔重、生活空間狹窄所造成的閱曆空白。學生隻有勤於讀書,大量閱讀,才能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
我們可以在閱讀教材中找出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思想情感有關的寫作素材。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從學生的動情點、爭議點的角度寫寫啟示,做做仿寫、續寫、改寫,學生有話可說,寫作也就不是一件犯難的事了。教師也可以推薦讀物,指導讀書方法,定期組織閱讀和讀書討論會,多種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借助廣泛的課外閱讀,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現實生活空間和情感空間,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知能力、語言運用能力。
綜合性決定了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對那些感受和體悟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來說,更需穩紮穩打地進行訓練。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心智水平,以思維訓練和動筆實踐以及寫作知識的點撥為側重點。整個訓練要把讀寫結合起來,把觀察與思考結合起來,把聽與寫結合起來,把寫作知識的點撥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在閱讀中發現,在觀察中領悟,使學生勤於思考,樂於寫作,逐步做到“自能作文”。
著名評論家南帆說過:“作家的意義在於率領讀者對置身的日常環境進行美學突圍。”語深而理妙,指導學生寫作也應當是進行美學突圍。文章應有自己的特點,不應當拘泥於“規則和機械慣性或死板運作”的模式,而應當“像日常生活一樣靠本身的氣息和意義”感染讀者。總之,作文不是一種按圖施工的東西,教學上教師切不可迷信方法,要突破模式,讓每一個學生的作文都體現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個性來。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開發區光穀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