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泠印社:印壇盟主百年潮(3 / 3)

1963年,西泠印社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第一次以選舉的形式產生了首屆理事會,推選張宗祥為社長,潘天壽、傅抱石等為副社長。張宗祥曾任浙江省圖書館館長,他抄書快而工整,被魯迅戲稱為“打字機”。除“保存金石,研究印學”之外,“兼及書畫”也成為西泠印社的宗旨之一。

新生的西泠印社眼看就要開始新的輝煌,然而,“文革”的疾風暴雨,席卷了社會的各個角落。篆刻藝術,追崇秦漢風韻,在“破四舊”的洪流中,這種“複古”的藝術首當其衝被腰斬。“文革”爆發後,紅衛兵成立了“專案組”,他們將“砸爛封資修黑店”的大字報貼到了書畫社的櫥窗上,西泠印社被打成“黑窩”、“裴多菲俱樂部”。篆刻藝術中浙派和皖派的代表人物丁敬、鄧石如的石像被毀。

眼看更大的破壞即將降臨,印社社員趕緊取下孤山社址上的楹聯,藏入房間鎖好,不能移動的則覆蓋泥灰掩藏;員工自發將毛主席畫像和語錄張貼在“漢三老石室”鐵門上,防止造反派砸毀這塊稀世石刻;書畫社的同仁還“自我革命”,撕毀、焚燒了一些藝術價值不太高的字畫,以掩護名家真跡。經過努力,西泠印社的文物大部分幸運地躲過浩劫,保存了下來。

“文革”後期,隨著美國總統尼克鬆、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外文化交流活動日益增加,各地的文化景點逐步恢複。1972年,西泠印社接到通知,要求整修被損毀的印社建築。不久,西泠印社對外開放,率先接待了日本訪問團。“文革”結束後,西泠印社業務已涉及書畫、裱畫工場、文物、印刷和出版。

擁有國字號中國印學博物館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西泠印社坐看改革開放大潮洶湧而來,自身倒波瀾不驚。期間,晚近印學界宗師沙孟海、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後擔任印社第四、第五任社長。

趙樸初任社長期間,促成西泠印社建立了中國印學博物館,1999年開館。西泠印社從此擁有了國字號的博物館。一個社團能擁有自己的國家級博物館,這在國內外藝術社團中都算鳳毛麟角。

2000年,趙樸初因病逝世。印社昔日的輝煌,也漸漸暗淡。西泠印社出版社靠賣書號過日子,選題沒有報批就提前出版,結果換來的是停業整頓。杭州書畫社以出租門麵維持生計。西泠印社有2萬多件文物,但文物庫房“消防沒有水”,“安全靠一條狗”,“監控靠一台黑白電視”,工作人員隻有4個。珍貴的印章雪藏進抽屜裏,價值連城的字畫散落在地上。

西泠印社抱著金飯碗卻四處化緣,患上了嚴重的“體製綜合症”。從1984年起,此後20年,印社換了6任領導。最初,印社銷售額達800多萬元,最高實現年利潤150萬元。到新世紀初,印社卻虧損了150萬,職工工資發放隻能靠銀行貸款。西泠印社成了杭州市文化局下屬單位中的一個“坑”,人們都說是“誰跳進誰死”,以致文化局的領導唯恐避之不及,誰也不願被派到這裏。

西泠拍賣:“江南第一槌”

浙江省政府了解西泠印社的現狀後,對杭州市政府提出:這麼個著名牌子,如果杭州市管理不好,就收回由省裏來管……

杭州市政府很快將“西泠印社”升格為局級單位,由市裏直接管理,同時成立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負責西泠印社的改革事宜。市政府每年提供近100萬元,作為西泠印社專項文物保護經費。

2002年12月,正在杭州市經委工作的錢伯皓,被任命擔任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副主任,主持轉企改製工作。

錢伯皓後來回憶:當時的西泠印社核銷不良資產270萬,窮得隻剩下一塊牌子了。好在當時剛好拆遷湖濱路上的杭州書畫社,西泠印社被補償1600多萬,這些錢成了改革的啟動資金。改革按照杭州市相關文件進行,安置退休職工以及事業轉企的補償金達1300萬,“如果沒有這筆資金,我們的改革成本不知道用什麼去支付”。

2003年,對於西泠印社來說是一道新的分水嶺。當年11月,西泠印社迎來百年華誕,200多社員從世界各地再次孤山雅集,著名教育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受邀出任西泠印社第六任社長。啟功2005年去世後,因大師難覓,西泠印社社長一職空缺至今。僅僅用了一年時間,西泠印社便完成了由事業單位向現代企業的轉身。西泠印社出版社率先嚐到改革甜頭。出版社轉企,社長擔任法人,有獨立的財務權人事權。出版社按照“專、精、特、新”的發展定位,先後策劃組織《吳昌碩全集》、《沙孟海全集》等一批重點出版項目,承擔國家大型文化工程《中華大典 曆史地理典》的編輯出版任務,利潤迅速突破百萬。

麵對風生水起的拍賣市場,2004年西泠印社拍賣公司應運而生。2005年西泠春拍,首次亮相便以1.96億的成交額贏得了“江南第一槌”的美譽。此後,西泠拍賣芝麻開花節節高,2011年春,西泠印社春拍收官成交頻破15億,再次創下紀錄並穩坐南方藝術品拍賣頭把交椅。與此同時,西泠印社推出中國西泠網,拓展電子商務,顧客隻需點點鼠標,就可以“暢遊”印社。

西泠印社沉淪與複興的曆程,再次彰顯了中華文脈的延綿不絕。西泠印社融詩、書、畫、印於一體,如今約400名社員遍布世界,其中多為當代篆刻界的頂級名家。因其在國際印學界的影響,西泠印社也被同道中人尊為“天下第一名社”。

(選自《文史參考》2011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