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性疏遠期
孩子剛剛進入少年期的孩子,對於男女兩性的區別會有新的認識。男女同學在一起說話、做事時往往產生一些不安和害羞的心理,許多活動都是男女界限分明,真的需要互相幫助時他們也不知怎麼做才好。不僅在同學中,就是見了兩小無猜的童年朋友,他們也會靦腆的不知怎麼做好,甚至在家庭生活中,也表現出與異性家長疏遠的傾向。一般來說這是正常現象,持續時間是不會太久。但如果連續幾年都是這個樣子,就會影響男女同學的友誼,影響正常的異性交往和友誼,甚至患上異性交往恐懼症。
異性接近期
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以及孩子對性知識的基本了解,男女同學之間都表現出一種喜歡彼此接近的心理。他們對異性的興趣與日俱增,而原來存在的陌生感和畏懼感也逐漸消失。他們從原來對身體的注視開始轉移到對異性的注視。女生對男生的好感與關心,一般始於13—14歲(相當於初一、初二),主要表現為以傾慕的神情聽男生的說話、表情和動作;而男生對女同學的好感始於14—15歲(相當於初二、初三)時,往往以好強逞能的行為來表現自己是個男子漢,吸引女生的注意。這種男女生願意接近、互相吸引的心理,是青少年性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表現,不必大驚小怪。但是,家長應關注孩子與異性的交往,並與教師保持聯係,防止孩子出現早戀現象。
兩性愛慕期
青春後期,即進入高中階段後,隨著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日趨成熟和異性交往活動的日益增多,男女生的感情更為接近,互相傾慕的心理不斷加深,還會出現不確定的成雙成對的愛慕對象,單戀現象也時有發生。不過,這個階段的男女生對於愛情一婚姻的理解和成立家庭的能力都還不夠,仍不具備戀愛的基礎。家長還要開導子女努力學習,避免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