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在自己的童年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回憶童年,會覺得自己做了許多令人發笑的事,的確有些事情,哪怕我們大人看起來是多麼莫名其妙,但孩子們卻做得很起勁,而且還當它是件大事去做,這就是孩子的天性。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發現,有一類母親對孩子正在做的事,總是用一臉不屑一顧的表情望著,這實在讓我們感到失望。
常有一些母親提這樣的問題:“我自己並不喜歡古典音樂,但為了孩子,我是否應讓他聽古典音樂呢?”試想一想,一個母親是如此討厭古典音樂,孩子會對它有興趣嗎?古典音樂對小孩能有很好的影響,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但是由於做母親的已對它顯示出厭惡的神情,她那種神情就會傳導給孩子,對孩子產生不良的影響,這樣,你也就別指望孩子會喜歡古典音樂了。
母親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幼兒的行為。既然如此,母親對孩子所做的事,就不可以漠不關心。有時,大人之所以對孩子在做的事情感到無聊乏味,那是因為你用大人的感覺去看的關係。這時,你應換一個角度,比如把自己投回到童年時期,你也許就不會這樣對待了。
當大人貿然闖入小孩子的天地時,這無異於在強迫孩子對某種事物感興趣。而一旦大人自己對某件事“不感興趣”,卻反而會使孩子的興趣大減。
因此,我們認為,母親應有的態度,該是在小孩世界的四周,密切注意他們所做的一切。你對孩子在做的事表示關注,並給予鼓勵,對孩子的幫助不知該有多大!
母親以溫和、喜悅的心情去關注孩子,並對他的行為給予母親的微笑,這勝過任何言詞的勉勵語言。如果你用大人的尺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甚至認為:反正那是小娃兒玩的把戲,不值得我們大人去認真,這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挫傷他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