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當使用羞愧感和內疚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而定,但它們的恰當使用可以使全家成為一個新的整體。
情商思維技能
現實地看待、思考
現實地看待、思考是自我欺騙的對立麵。
正麵故事是培養孩子現實地思考能力的最好方式,不管是你自己編的,還是讀現成的。
如果你能現實地思考自己的問題,你的孩子也絕對能學會這種本領。不要向孩子隱瞞真相,即使那是件極端令人痛苦的事情。
培養孩子的樂觀主義
孩子們應該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從而能更有效地對付憂鬱症等身心疾病。
隻有通過現實地思考、經曆過與自己年齡相適應的挑戰後才能養成樂觀性格。
與孩子相處時,父母必須樂觀一點,孩子們最容易學到父母的言行。
幫助孩子改變行為
6歲以上的孩子能夠自我對話,自我充當教練,可借此擴大注意廣度,提高能力。
要讓自我對話實用有效,必須通過不斷重複與強化訓練,使之成為孩子思想、行為的一部分。
可以選擇特定的意象法指導孩子對付身心痛苦。
越早教孩子這些技能,就越有效。
要讓孩子掌握這些技能,重複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應該以十足的熱情並參與其中使這一枯燥無味的工作變得饒有趣味。
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言傳身教教會孩子解決問題
孩子們能通過自己的經曆學會解決問題。因此,父母應為他們創造問題,並讓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不要總是插手其間。
通過家庭會議,在孩子麵前展示解決問題的技巧,從而在家庭中營造解決問題的氛圍。
要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語言
孩子到四歲以後,你就可以教孩子使用解決問題的語言。
從簡單的字詞遊戲入手,然後用這些簡單的字詞解決孩子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訓練
孩子入學後,他們可以學會如何用多種辦法解決問題。
孩子到八、九歲後,便能夠權衡各種解決方法的利弊,選擇最好的。
把注意力放在解決辦法而不是問題上,有利於孩子克服障礙。
較大的孩子與青少年需要與父母建立支持性的關係,父母需幫助他們解決更多的問題。但隻能充當腳手架,為他們解決問題提供一個框架,決不能幹涉。
培養孩子的社會技能
教會孩子掌握說話的技巧
社交技能是可以學會的。
談話技能可以幫助孩子得到社交門票,從而為他們和社會接軌。
說話技能包括介紹自己的情況、詢問別人的情況、表達你的興趣和接受對方等等。
給孩子快樂的源泉——幽默感和愉悅感
幽默是處事的法寶,也是醫治傷口的一貼靈藥。
盡管孩子們講笑話和使別人發笑的能力因人而異,但每個孩子都有欣賞幽默的才能。
不同年齡,幽默的作用也不一樣,但它在人的一生中,自始至終都有助於與別人相處,應付一係列問題。因此,學會幽默是必要的。
交友——必須教會孩子的
交友對孩子來講,絕不僅僅是有同玩的夥伴那樣簡單,這為他今後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盡管大人不可強迫孩子與別人相處,但可以用實例來告訴他,朋友在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保證讓孩子有機會掌握與自己年齡相適應的交友技巧。
讓孩子在團體中發揮作用
與同伴、團體相處,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重要一步,將會影響孩子進入少年和成人後的人際關係。
雖然無法強迫孩子與他人相處,但可以通過以身作則告訴他朋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確保孩子有機會與年齡相適應的、興趣特點相近的同伴相處,以便能掌握與同伴相處的技巧。
告訴孩子——彬彬有禮,至關重要
全國上下一直都在呼籲文明禮貌。孩子的行為舉止就是別人評價他們的標準,隻有父母才能培養孩子好的舉止。
文明舉止是一項很容易學會的技能,並對孩子日後的成功產生深遠的影響。
自我激勵是獲得成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