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第一百章 鯽魚湯(3 / 3)

該用什麼身份來形容呢?

陳文心最後想到了一個最貼切的詞兒,“外室。”

皇上來了興致,“書裏這皇上的都城在濟南嗎?為何把外室養在大明湖畔?”

“不在濟南,就在京城。他不是有意把外室養在這兒的,是他像夫君這樣出巡,在大明湖畔見著夏雨荷,就迷上她了。”

皇上笑道:“那這書到後頭,夏雨荷肯定被皇上迎進宮當妃嬪,乃至是皇後了吧?”

民間有一等說書人,編的書最是可笑了。

譬如什麼才子佳人的,一個千金大小姐,見著一個弱質書生就看上他了。也不顧名節廉恥,就把清白也給人家了。

這樣的書生還能中狀元,還能回來娶這個不知廉恥的小姐?

那也是奇事了。

實則,這些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故事,都是那起子市井之人編的。他們哪裏知道官戶人家是怎樣的規矩,就胡編這些。

不過是滿足小百姓的樂子罷了,讓他們的窮酸書生又有美麗小姐送上門,又能中狀元。

說直白了,就是把白日做夢的內容寫進了書裏。

皇上年少時候也是看過這些話本子什麼的,初時還覺有趣,後來越看越離譜。

按照小百姓的夢想,這一個民女夏雨荷,定是被皇上帶進宮封了高位的。

沒想到陳文心搖頭道:“這皇上始亂終棄,把夏雨荷丟在這裏。過了十八年,夏雨荷生了個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兒回去找皇上。”

皇上失笑,“這更是沒譜了,既是皇家血脈,怎會過了十八年皇上還不知道有個她呢?這皇上也是糊塗得緊。”

陳文心想,如果是玄燁遇見這麼個夏雨荷,他就算想始亂終棄,也會在雲雨之後吩咐李德全--

不留!

那就沒夏紫薇什麼事兒了。

他們這裏正說著書,外頭走進來三個身披蓑衣的身影,原是呂宗、王熙和黃機。

蓑衣帶著毛刺,蓑草個個向外張開,看起來整個人都大了一圈。冷不防一看,還叫人嚇一大跳。

皇上看了陳文心在雨中執傘漫步的優雅姿態,再一看這三人穿著這蠢笨的蓑衣,真叫人倒胃口。

蓑衣叫人倒胃口,他們手裏提的木桶可讓陳文心有胃口的很。

原來這幾位大人方才雨中垂釣去了,木桶裏遊著幾尾灰青色的鯽魚,很是鮮活。

呂宗道:“這魚兒雖小,卻活潑得很,夫人若是喜歡便留著賞玩。”

陳文心搖搖頭,“賞玩多可惜,這麼些魚兒,夠煮湯喝了。”

皇上就知道陳文心到哪都忘不了吃,便道:“這是些什麼魚,能吃麼?”

這話是問呂宗了,他是太醫,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應該最清楚不過。

呂宗一時語塞。

他去釣魚才不是為了吃呢,他也是第一次來濟南,哪裏知道這水裏的魚能吃不能吃……

見呂宗語塞,陳文心看向王熙和黃機,隻見這兩位大人也一臉茫然。

看來這鯽魚太過平民化了,這些大人們都沒吃過。

他們沒吃過,皇上就更沒吃過了。

陳文心耐心地解釋道:“這個魚名叫鯽魚,雖然小些,還是可以吃的。而且肉質十分鮮美,煮出來的湯香濃可口。”

皇上一挑眉,陳文心這麼愛吃,比眾人多認識一種魚也不算奇怪。

不過……

“各位先生,有誰會燒湯嗎?”

皇上問王熙三人,他知道陳文心是不會的。

自來也沒聽她下過廚。

三位大人齊齊搖頭,皇上便道:“蘭襄去附近巡查了,很快就回來,不知道他會不會燒湯?”

陳文義要是會燒湯,那母豬也會上樹了。

陳文心自告奮勇,“我來燒!”

“燒什麼?”

陳文義正好巡查完回來,便聽到陳文心慷慨激昂地說她來燒這句話。

待知道是燒魚湯以後,陳文義翹起嘴角笑了,“老爺,我和夫人在家十四年,從未見過她燒湯。”

啊不,如果開水算湯的話,那麼陳文心是燒過的。

皇上一臉要笑不笑,他就知道是這樣。

“夫人若是真想吃,不如送去城中酒樓做罷?隻是要等雨停了才好走些。”

陳文心果斷拒絕了王熙的提議。

什麼意思,都看不起她是不是?

都不信她能燒魚湯是不是?

她偏要燒給他們看看。

馬車上有爐子和炭火,一應刀盤碗筷都是現成的。

就地在亭子裏搭起了爐子,爐上放了一隻砂鍋。

陳文心叫餘傑來幫忙殺魚,拒絕了白露她們的幫忙,省得叫人以為是白露她們代做的。

“把肚裏的東西刮幹淨,不能留下一點兒。”

陳文心指揮著餘傑,自己卻不敢看殺魚。

皇上和陳文義等都坐在亭子另一邊,邊說著話,時不時地看她這邊的場景。

隻見餘傑剖洗幹淨了那幾條小魚後,陳文心先是往砂鍋中倒了油,然後放入了那些魚。

油鍋冒出吱吱的聲音,皇上不由得一笑。

眾人也看出了皇上在笑什麼,也不知勤嬪娘娘到底是燒魚湯,還是在煎魚?

等鍋中冒出了魚香味,她才倒入清水,並放下蔥薑。

馬車上有這些調味材料,是以備不時之需。不過不是很多,也就是油鹽糖醋,蔥薑花椒之類的。

這對於陳文心來說已經足夠了。

這道鯽魚湯可是最能唬人的,過程簡單,但是味道絕佳。

她平時不下廚,是因為她懶得。

正好在宮裏,也沒有要嬪妃親自下廚的必要。

她樂得清閑。

但是今天當著皇上、陳文義和幾位大人的麵,她必須要露一手,讓大家刮目相看。

她可不是隻會吃而已。

亭外細雨潺潺,亭中魚香已起。

統共不過是幾尾小魚,很快就燒好了。

餘傑把湯端上亭中的石桌,掀開蓋子,一股濃香撲麵而來。

陳文心親自用銀碗盛出湯來,隻見湯汁如牛乳一般白,魚肉鮮嫩光滑。

她先盛了一小碗給皇上,然後是陳文義和王熙、黃機和呂宗。

最後給自己也留了一碗。

王熙等人看魚湯鮮美,也不敢馬上就喝,紛紛和她告罪。

這可是勤嬪娘娘親手燒的,比皇上賞的禦膳還有體麵啊!

若不是在宮外,他們哪有這福氣。

陳文義嚐了一口那魚湯,滋味鮮美,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他盯著陳文心,第一次感覺到了她的陌生。

宮中是不會有鯽魚這樣的東西的,她在母家也從未燒過。

那麼,她到底是什麼時候學會的燒鯽魚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