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能否在中小學開設教育成功學選修課?——開設“成功學,培養社會合格人才(2 / 2)

各位教育工作者,聽了這個高中生的心理話,你又有何感想?

我是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從教十年來,我一直有一種“誤人子弟”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原因是我認為我現在所教的這些知識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使他們在考場上取得好成績,但是從謀生的角度來說,並無多大用場。當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我所教的這些知識究竟有多大作用?我不得而知。有時我在想,如果我不教這些“聖賢書”,我還能做什麼?如果我的學生考不上大學,他們將以什麼謀生?為什麼老師們教給學生也許一輩子也用不到的知識?而當學生走入社會真正需要用到的知識,例如:設定並達成目標,開發潛能,調控情緒,投資理財,求職就業等等,卻沒有人教給他們?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一個人活在世上,如果想幹一番事業,就必須要樹立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但遺憾的是,這世上有太多人沒有明確的人生奮鬥目標。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專家卡耐基曾對世界上一萬個不同種族、年齡與性別的人進行過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他發現隻有3℅的人能夠確定目標,並知道怎樣把目標落實;而另外97%的人要麼根本沒有目標,要麼目標不確定,要麼不知道怎樣去實現目標。十年之後,他對上述對象再一次進行調查,結果令人吃驚:調查樣本總量的5%找不到了,95%的人還在;屬於原來那97%範圍內的人,除了年齡增長10歲以外,在生活、工作、個人成就上幾乎沒有太大的起色,還是那麼普通和平庸;而那原來與眾不同的3%卻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相當的成功。他們在十年前提出的目標,都不同程度得以實現,並正在按原定的人生目標走下去。

怎樣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奮鬥目標?怎樣幫助學生去實現這些目標?我們的一些老師除了用好好讀書,考取大學這個目標去激勵學生之外,無法更好地指導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樣樹立並達成目標,他們自己也沒有明確的人生奮鬥目標。

再來說說“推銷”。這是一門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學問。因為學習推銷可以:1、提升做人的品質。學推銷其實就是學做人。一個會推銷的人肯定是會做人的人。2、激發創新的能力。隻有善於動腦筋,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能賣出更多的產品。3、培養與人交往、與人溝通的能力。4、鍛煉口才。推銷就是說服,說服力強,別人才會接受你的產品。5、學到謀生之道。善於推銷的人一定能賺到錢。一個學生如果學會了推銷,他就學會了做人,他就找到了謀生之道,他何愁不能立足於社會?

最後說說“投資理財”的知識,這也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知識。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找到了一份薪水不錯的工作,但是仍然入不敷出,擺脫不了“經濟危機”?原因就在於這些人不懂得理財,不知道怎樣投資。

因此,我認為一個學生隻有接受“智商成功教育”、“情商成功教育”和“財商成功教育”,才是最完整的教育。

三、在中小學校開設“教育成功學”選修課是推進課程改革的需要。

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為使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標準應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開設必修課的同時,設置豐富多樣的選修課程。”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李連寧司長在《中國教育報》2003年元旦的新年寄語中說道:“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全麵推進素質教育。頒發普通高中實驗方案和各學科課程實驗標準,組織實施高中實驗教材的立項、編寫和審查工作。”

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高中處處長曹誌祥也已經向媒體透露了“全國新的高中課程將分為基礎課程和拓展課程”的消息,其中的拓展課程就是指滿足學生發展需要的選修課。

綜上所述,我認為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提出的舉措其實就是要讓課程、教材適應、促進每一個學生發展,擴大學生選擇課程的自主權。這種理念和設想,無論是從教育創新的時代要求出發,還是從人的最終發展著眼,都是具有戰略眼光的。當然,這也給學校、教師出了難題:

我們應該拿什麼好的課程、教材去奉獻給學生。

鑒於此,我想提一個建議:是否可以在中小學校的選修課中開設“教育成功學”這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