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六 龐大的蠕蟲(1 / 2)

就在拜巴斯巴恩與德古佐爾夫處於相持的這一段時間內,在帕斯的東部邊境上同樣正上演著一幕拉鋸戰。而這場拉鋸戰與一般意義上的拉鋸戰有很大的差異,它並非以曠日持久的消耗戰作為特征,相比之下反而是一種對雙方將帥神經的拉鋸。

自從誘殲達達蘭的計劃遭受到可恥的失敗以後,辛德拉國王特拉格就變得意誌消沉起來:原本他就是一個安於現狀的人,之所以會冒險發動五十萬大軍進攻帕斯帝國,盡管有他希望留下美名於後世的主管願望在內,更主要的一個原因則是被尼西妮斯以及她的弟子也諾比安達路的蠱惑,在他們預見未來的法術麵前,特拉格相信隻要按照他們的安排來行事,就會獲得一連串的勝利,那麼自己功成名就簡直就是唾手可得的東西,這才促使他下定了出兵的決心。原本特拉格以為可以一舉把巴丹那代理領主達達蘭拿下,然後趁著巴丹那軍群龍無首之際迅速瓦解對方的鬥誌,隻要控製住巴丹那領,那麼帕斯的東大門就等於向自己敞開了。那個可怕的拜巴斯巴恩是無法同時對付東西兩邊的進攻的,到時候就可以迫使帕斯簽訂下有利於辛德拉的條約,辛德拉不需要和帕斯帝國正麵決戰,就能坐擁商路的龐大利益。可是事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悲慘的現實是特拉格連第一步都沒踏出去就崴了腳——狙擊達達蘭的時候,最後的主力刺客也諾比安達路根本沒有出現,圍剿達達蘭的行動功虧一簣,而之前為了引誘達達蘭所做的布局全都成了白白浪費兵力的愚蠢舉動。加上巴丹那領的軍隊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遠遠超出了特拉格的預料,辛德拉士兵在他們麵前被打得落花流水,士兵對於巴丹那軍的恐懼與日俱增。這樁樁件件加在一起,使得特拉格根本不敢再尋求與巴丹那軍隊決戰的機會,那樣隻會把辛德拉軍的弱點完全暴露在敵軍的麵前。

也諾比安達路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在特拉格的麵前,這讓特拉格越來越懷疑自己是不是完全被對方給蒙騙了,可惜他得不到印證,也無從獲取進一步的消息。因為他還不知道也諾比安達路已經在無人的荒山這種死在了自己的師兄邱伊手中。

按理說,如果一軍的主帥都已經意識到雙方的差距的話,那麼幹脆撤軍也是個合理的選擇。可是特拉格卻做不到。因為出兵的人是他,如果在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成果的情況下就撤軍的話,那麼他也就顏麵無存了。麵對殘酷的現實,特拉格需要的其實就是一個台階下,隻要有一場軍事上的勝利,那麼他在能夠保全麵子的前提下就會安心撤兵了。還有一件事情給了特拉格一線希望,那就是辛德拉軍最精銳的部隊,象兵部隊還沒有投入過戰鬥。在巴丹那領茫茫的山地裏,象兵那摧枯拉朽的突擊力無從發揮,隻有到開闊的地帶才能施展它們的特長。因此特拉格期待的就是能夠把部隊運動到一片開闊地上與達達蘭決戰,用象兵來扭轉戰局。

特拉格把目標定在了巴米陽穀地,那裏是最適合與巴丹那軍決戰的地點。可是要到達那裏卻要跨越整整四百多裏的崇山峻嶺,要把自己的部隊完整的帶到那個地方不受到巴丹那軍的襲擾卻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畢竟達達蘭不是笨蛋,他不會放棄可以利用的有利地形上平地與辛德拉大軍決戰。說起來也是真難為了特拉格了,嚴格說來特拉格稱不上一流的軍事人才,甚至連二流都夠不上,可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他不惜屈尊降貴向辛德拉的將軍們討教方法,最後在綜合各種意見以後他定下了一個看起來可笑的計劃——他讓整個辛德拉軍團抱成一團,形成一個難以攻擊的堡壘,然後一點一點的把這個堡壘向前推進。